时间: 2025-04-28 09:4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44:48
山中寄凝密大师兄弟
——齐己〔唐代〕
一炉薪尽室空然,
万象何妨在眼前。
时有兴来还觅句,
已无心去即安禅。
山门影落秋风树,
水国光凝夕照天。
借问荀家兄弟内,
八龙头角让谁先。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僧在山中静坐时的内心感受。即使炉火已熄,房间空无一物,但眼前的万物依然美好;偶尔兴起写诗的念头,但已无心追求,静静地安禅。山门的影子落在秋风中的树上,水乡的光辉映照着晚霞。最后,他向荀氏兄弟请教,谁在“八龙”中占据先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荀家兄弟”暗指荀子的学派,表达对优秀人才的追求和对比。
作者介绍
齐己,字希白,号白云,唐代著名的僧人和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写山水、禅宗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强调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宁静。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中国文化繁荣时期,禅宗思想逐渐兴起,诗人通过山中静坐,表达了对世事的淡泊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这首诗以清新淡泊的笔触描绘了山中隐居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开头的“一炉薪尽室空然”,传达了诗人身处静谧之境的感受,暗示着无欲无求的禅意。接着的“万象何妨在眼前”则体现了诗人对周遭世界的包容与欣赏,尽管身处寂静之中,但他依然能看到外界的美好。
“时有兴来还觅句,已无心去即安禅”一句,将诗人的内心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虽然偶尔会有写作的冲动,但最终选择了放下,保持内心的宁静。接下来的描写“山门影落秋风树,水国光凝夕照天”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令人心驰神往。
最后两句的“借问荀家兄弟内,八龙头角让谁先”,既是对优秀人才的敬仰,又隐含着对自身成就的反思,表现了诗人谦逊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思考。整首诗在风格上深具禅意,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哲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淡泊心态,体现了深厚的禅宗思想,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事物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万象何妨在眼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厌倦
B. 对自然的欣赏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已无心去即安禅”中的“安禅”指的是什么?
A. 写诗
B. 修习禅道
C. 游玩
“借问荀家兄弟内”提到的荀家是谁?
A. 一个著名的诗人
B. 一个历史学者
C. 荀子的后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但更侧重于景色的变化与内心的宁静,而齐己的《山中寄凝密大师兄弟》则更突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