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5:43
赋
布义孙卿子,登高楚屈平。
铜台初下笔,乐观正飞缨。
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
造端长体物,无复大夫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孙卿子)被赋予了重任,他的志向高远,如同楚国的屈原一般。在铜台之上,他刚开始写作,便畅所欲言,气势如虹。初出茅庐,他的作品就展现出凌云之势,令人赞叹。而他一旦开始创作,便能长久地影响后世,再也不需要以大夫的名义自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峤,字秋水,唐代诗人,曾任吏部侍郎。其诗风清新俊逸,擅长五言律诗,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的时期,李峤借助屈原的形象,表达了对年轻才俊的期望及对高尚理想的追求。
李峤的《赋》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个有志青年的人生追求和创作热情。诗的开头提到“布义孙卿子”,即以孙子的样式来引入,暗示这个年轻人有着高远的理想。接下来的“登高楚屈平”则是将他与屈原相提并论,表明其志向和抱负,暗含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铜台初下笔,乐观正飞缨”中,铜台作为写作的象征,代表了创作的开始,而“乐观”的态度则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此时的年轻人正如“乍有凌云势”,初出茅庐,便显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气势。
整首诗通过对青年创作心态的描绘,展现了李峤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诗的最后一句“无复大夫名”则隐含着对名利的超脱,强调了真正的才华与理想并不需要依赖于世俗的地位和名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许与赞美,强调了理想与才华的重要性,并对名利的超脱,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峤的《赋》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A. 年长的士人
B. 有志的年轻人
C. 退隐的隐士
D. 忧国忧民的诗人
“铜台初下笔”中“铜台”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权力的象征
B. 创作的开始
C. 财富的象征
D. 学问的积累
诗中提到的“屈原”代表了什么?
A. 名利
B. 忧愁
C. 志向与理想
D. 地位与权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峤的《赋》与屈原的《离骚》在主题上都有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个体命运的思考,但李峤更侧重于年轻人的创造力与未来的希望,而屈原则更加悲壮,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