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4:46
隆兴天子开千龄,
六龙飞天动潜鳞。
东嘉先生初召对,不欺之论惊廷臣。
谁令浮云蔽白日,脱帻归来环堵室。
巍巍乌府忆霜简,凛凛螭坳有椽笔。
魏公眼力无馀子,与公周旋岂其死。
请公细读不欺铭,一字之褒如鲁史。
隆兴年间的天子开启了千年的盛世,
六条神龙飞天,潜龙也为之动摇。
东嘉先生初次召见,关于“不欺”的讨论令朝廷的大臣们感到震惊。
是谁让浮云遮蔽了明亮的阳光?
我脱下帽子回到简陋的屋子里。
巍峨的乌府让我想起了冰霜的简札,
凛冽的螭坳让我想起了那支笔。
魏公的眼力尚且没有余子,与公周旋难道就要死去?
请您仔细阅读《不欺铭》,其中的一字之褒如《鲁史》般深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孝祥,宋代词人,以其豪放的词风著称,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他的作品多具历史感和现实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隆兴年间,正值国家动荡,诗人以此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关切,以及对真理和诚信的推崇,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政治的思考。
张孝祥的《和何子应赋不欺室韵》是一首富有政治和文化内涵的诗作。诗中开篇提到隆兴天子,展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紧接着通过“六龙飞天”这一意象,传达出国家昌盛、人才辈出的美好愿景。然而,诗人也警醒世人,提醒我们不要被浮云遮蔽了理想和真实。通过对东嘉先生的提及,诗人强调了不欺之论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朝廷的反思,也是对个人道德的呼唤。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乌府和螭坳的回忆,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环境的某种无奈与思考。最后,提到魏公的眼力,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反思,呼吁人们重视诚信与真实的价值。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时局的反映,也是对个人理想和道德追求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诚信与真实的重要性,反映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呼吁人们在动荡的时代中保持信念与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嘉先生”指的是?
A. 一位历史人物
B. 诗人的朋友
C. 一个虚构的角色
D. 诗人的老师
“浮云”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希望
B. 干扰与虚假
C. 自由
D. 繁荣
诗人提到“魏公眼力无馀子”,魏公指的是?
A. 曹操
B. 诸葛亮
C. 司马懿
D. 刘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