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卧屏十八花·杜鹃花》

时间: 2025-04-24 18:14:36

诗句

云昏水暖草萋萋,空谷无人独杖藜。

却忆西江石楼老,送春花下子规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14:36

题卧屏十八花·杜鹃花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原文展示:

云昏水暖草萋萋,空谷无人独杖藜。却忆西江石楼老,送春花下子规啼。

白话文翻译:

天空渐暗,水温渐暖,草木繁茂,空旷的山谷中无人,独自拄着拐杖。我却想起西江的石楼老者,那时他在春天花落时听杜鹃啼叫。

注释:

  • 云昏: 天空渐渐暗下来。
  • 水暖: 水温开始回暖。
  • 草萋萋: 草木繁茂,生机勃勃的样子。
  • 杖藜: 拄着的拐杖,常用来指代老年人的象征。
  • 子规: 指杜鹃鸟,因其啼声悲凉而著称。

典故解析:

“西江石楼”是指一种地理位置,可能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相关。“子规啼”则暗示着杜鹃鸟在春末夏初时的哀怨啼鸣,象征着离别和思念,常与春天的凋零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较少为人知,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为题材,具有典雅清新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春季或初夏之际写成,诗人在独处之时,感受到自然的变化,思及往昔的种种回忆,引发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云层低垂,水温回暖,草木葱茏,展示出春日的生机与舒适。接下来的“空谷无人独杖藜”,则突显了诗人的孤独感,似乎在与大自然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通过“却忆”引入对过往的回忆,特别是对西江石楼老者的追忆,展现了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生命变化的感悟。杜鹃鸟的啼鸣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心灵深处情感的共鸣,象征着对春天的留恋与感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云昏水暖草萋萋”:描绘春天的宁静与温暖,草木繁盛,表现出一种生机。
    2. “空谷无人独杖藜”:诗人在空旷的山谷中孤独,只有自己一人,强调了孤独的主题。
    3. “却忆西江石楼老”:此句引入回忆,表示对过去的缅怀。
    4. “送春花下子规啼”:杜鹃鸟的啼叫与春花的凋零形成对比,传达出对逝去春天的感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 “杖藜”不仅是物理的拐杖,也象征着诗人的年迈和孤独。
    • 对仗: 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比,前者描绘自然景象,后者引入个人情感。
  • 主题思想: 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意象分析:

  • 云昏: 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草萋萋: 象征着生命的繁盛与活力。
  • 杖藜: 代表年老、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
  • 子规啼: 通过杜鹃鸟的啼叫,传达出对生命离别的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规”指的是哪种鸟?

    • A. 黄鹂
    • B. 杜鹃
    • C. 燕子
    • D. 喜鹊
  2.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

    • A. 繁华城市
    • B. 空旷山谷
    • C. 宁静湖泊
    • D. 繁茂森林

答案:

  1. B. 杜鹃
  2. B. 空旷山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葛立方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与对自然的感悟,而杜甫则更为关注国事与家国情怀,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咏一百首·张说 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试笔二首 贺新郎(再和前韵) 和季弟韵二十首 满江红 其二 二月廿四夜海棠花下作 被旨趣行和计院兄韵 挽漳浦陈丞璧 次韵王元度二诗 和吴警斋侍郎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立刀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责息 长字旁的字 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涣然冰消 燕戏 谷字旁的字 贼暴 梦见周公 頁字旁的字 敬分 私交 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画沙印泥 盎盂相击 以此类推 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