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八声甘州 端午》

时间: 2025-07-31 14:16:19

诗句

恁喧阗那得怨魂酬。

罗绮照中流。

问谁乘片舸,笔床砚匣,冷处夷犹。

别是沅湘风味,都不混葵榴。

独向烟波外,占取清秋。

当日芙蓉湖上,正水嬉初散,杜牧空留。

忽催归暮雨,小泊近朱楼。

最难忘、风灯零乱,乍隔船、惊见几回头。

伤离绪、彩丝千结,嘱咐亲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4:16:19

原文展示

八声甘州 端午
作者:顾贞观 〔清代〕

恁喧阗那得怨魂酬。罗绮照中流。问谁乘片舸,笔床砚匣,冷处夷犹。别是沅湘风味,都不混葵榴。独向烟波外,占取清秋。当日芙蓉湖上,正水嬉初散,杜牧空留。忽催归暮雨,小泊近朱楼。最难忘风灯零乱,乍隔船惊见几回头。伤离绪彩丝千结,嘱咐亲收。


白话文翻译

这喧闹的气氛中,怎能怨恨那些游荡的魂灵呢?在华丽的罗绮间,映照着水流。我问谁乘着小船,带着笔床和砚台,在这寒冷的地方悠闲自得。那别有一番风味的沅湘之地,和葵花石榴并不相混。只有在烟波浩渺的外面,才占得一份清秋。那天在芙蓉湖上,正是水面嬉戏初散,杜牧的身影空留。忽然催促归去的暮雨,小船停靠在朱楼附近。最难忘的是风灯的零乱,隔着船只惊见几回回头。伤感的离绪如千丝万缕,嘱托亲友代为收存。


注释

  • 怨魂:指的是因离别而产生的怨恨之情。
  • 罗绮:古代用的华丽绸缎。
  • :小船。
  • 笔床砚匣:书写用具,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
  • 沅湘:指沅水和湘水,古代著名的风景地。
  • 芙蓉湖:湖中生长着的荷花,象征着美丽的景色。
  • 杜牧:唐代诗人,文人雅士的象征。

典故解析

  • 杜牧:提到的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常常被后人引用。
  • 芙蓉湖:这一意象承载着古典美的象征,代表着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贞观(1640年-1710年),清代词人,字秋水,号云轩,江南人。其词风清丽婉约,常以自然景色寓情,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端午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离别情绪的感慨。端午节是一个富有民族文化与历史传统的节日,诗人在此时怀念故人,表现出浓厚的乡愁情怀。


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 端午》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深切思考。开头两句便以“恁喧阗那得怨魂酬”引入主题,表达了在热闹喧闹的节日中,隐隐的怨恨和思念交织在一起。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小船、笔床、砚匣等意象,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

后半部分,诗人提及“芙蓉湖上,正水嬉初散”,这一细节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湖光山色,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瞬间的消逝。尤其是“忽催归暮雨”,更是将离别的伤感推向高潮,突显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寄托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深切思念。诗人在时空的交错中,透过节日的欢庆,展现了对故人的怀念,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恁喧阗那得怨魂酬”:在如此热闹的氛围中,怎能去怨恨游荡的魂灵。
    • “罗绮照中流”:华丽的绸缎在水中流动,形成动人的景象。
    • “问谁乘片舸”:询问是谁在小船上漂流。
    • “笔床砚匣,冷处夷犹”:文人生活的象征,冷静自得的生活态度。
    • “独向烟波外,占取清秋”:在烟波浩淼之中,独自享受清秋的宁静。
    • “最难忘风灯零乱”:对离别时点灯的情景记忆犹新,给人以感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冷静比作“冷处夷犹”,形象生动。
    • 对仗:如“笔床砚匣,冷处夷犹”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烟波”、“芙蓉湖”,通过自然景色传达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探讨了离别与思念、节日与孤独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故人的怀念。


意象分析

  • 烟波:象征着广阔而又迷离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芙蓉湖:象征着美丽与宁静,寄托了对生活的向往。
  • 风灯:象征着离别时的无奈与惆怅,点亮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罗绮”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华丽的绸缎
    C. 一种乐器

  2. 诗人对“芙蓉湖”的描写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静谧与怀念
    C. 愤怒

  3. “忽催归暮雨”中的“暮雨”象征: A. 喜悦
    B. 离别与忧伤
    C. 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顾贞观的《八声甘州 端午》与苏轼的《水调歌头》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思考与情感,但顾贞观的作品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苏轼则更加直接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 《清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词学研究资料》

以上是对《八声甘州 端午》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词有所帮助!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 蝶恋花 其六 蝶恋花·有寄 蝶恋花·梅子初青春已暮 蝶恋花·透户凉生初暑退 蝶恋花 芳华满眼,而旧时双燕迟迟未来,书以讯之 蝶恋花 蝶恋花·偶读湘雨楼词,戏集集中句,得三解 蝶恋花 蝶恋花·午夜月明同散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七舌八嘴 三鼓气竭 阳轮 重阻 履薄临深 尸字头的字 遏夺 入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立字旁的字 顺天应时 余思 升恒 危开头的成语 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书开头的成语 虎字头的字 俭不中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