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黄金台》

时间: 2025-05-02 12:41:23

诗句

漫说君王好俊才,想来名士也贪财。

黄金霍霍终须尽,慷慨悲歌孰再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1:23

原文展示:

黄金台
作者: 金朝觐 〔清代〕

漫说君王好俊才,
想来名士也贪财。
黄金霍霍终须尽,
慷慨悲歌孰再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面上说的是君王喜欢俊秀的人才,但我想大多数名士也都渴求财富。黄金再多终究会消耗殆尽,而那些慷慨悲歌的人,又有谁能再出现呢?

注释:

  • 漫说:随便说;不严肃地说。
  • 俊才:才华出众的人。
  • 想来:推测;想必。
  • 贪财:渴望财富。
  • 霍霍:形容金光闪闪的样子。
  • 终须尽:最终会消耗完。
  • 慷慨悲歌:形容豪放而悲伤的歌唱。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明显的典故,但“君王好俊才”可以理解为对历史上许多君主爱才之道的传承;而“黄金霍霍”则暗示财富的短暂和易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金朝觐是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受时代动荡影响,作品多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批判。

创作背景:在当时社会中,士人对权臣的依附与对财富的追求普遍存在,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这种现象的反思。

诗歌鉴赏:

《黄金台》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才华与财富之间的复杂关系。诗的开头,诗人以“漫说君王好俊才”引入,似乎在赞美君王的慧眼识才,但接着却又指出众多名士也对财富充满渴求,这一转折让人反思。黄金作为财富的象征,华丽而短暂,最终将会消耗殆尽,这种对财富的描述暗示了历史上许多权臣的短视与贪婪。最后一句“慷慨悲歌孰再来”更是发人深省,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与对当下的无奈。通过对名士与财富的反思,诗人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表达了对社会价值观的质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漫说君王好俊才:诗人首先抛出一个论点,提及君王对优秀人才的喜爱,但“漫说”一词暗示着这种说法可能不够严肃或令人信服。
  2. 想来名士也贪财:进一步分析,认为即使是名士,也难逃对财富的追求,暗示社会普遍存在的价值观。
  3. 黄金霍霍终须尽:描绘黄金的闪耀,暗示财富的表面光鲜实则短暂,反映人们对物质的追逐是徒劳的。
  4. 慷慨悲歌孰再来:最后则通过诗人的感叹,表达对未来慷慨之士的缺乏和对人性悲哀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黄金比作财富,通过“霍霍”描绘其光辉,象征财富的诱惑。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财富短暂性和人性贪婪的反思,揭示了时代的虚伪与对真正价值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金:象征财富,华丽却短暂。
  • 俊才:象征才华,代表社会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金朝觐的《黄金台》主要讨论了什么主题?

    • A. 对君王的赞美
    • B. 财富的短暂性
    • C. 名士的生活
  2. “慷慨悲歌”中的“慷慨”指的是哪种状态?

    • A. 豪放
    • B. 小气
    • C. 忍耐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杜甫在《春望》中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忧虑,与金朝觐的对财富消逝的感叹形成对比。两者都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二十夜起对月怀斯无成父 次韵元衡病酒伏枕 次韵伯瑞叔骥常字韵 寄答潘文叔并属恭叔五首 其五 游茶山广教寺 过水寺 三月十六日郊行 再蒙签判丈惠示惜花三绝句因次韵 次韵斯远别后见寄六言四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兵不血刃 整一 披瞽 观结尾的成语 幺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淑弟 避祸求福 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点水的字 敲诈勒索 倾盖之交 通血 长字旁的字 羊续悬鱼 兀字旁的字 肤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