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黄金台》

时间: 2025-05-07 06:27:36

诗句

一望蜃楼海市虚,残山剩水有樵渔。

我来不见黄金址,为报燕昭一尺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7:36

原文展示:

一望蜃楼海市虚,残山剩水有樵渔。我来不见黄金址,为报燕昭一尺书。

白话文翻译:

远望海市蜃楼般的景象,虚幻不实;仅剩的山水间还有樵夫和渔民。我来到这里,却见不到黄金的遗址,特意来为燕昭王写一尺长的书信。

注释:

字词注释:

  • 蜃楼:由海面热空气与冷空气交替而形成的光学现象,远看像楼阁,实际并不存在。
  • 海市虚:形容海面上出现虚幻的景象。
  • 残山剩水:指遗留下来的山水,形容景色的荒凉。
  • 樵渔:指砍柴的人和捕鱼的人,象征着生活的劳动者。
  • 黄金址:指黄金的遗址,这里可能暗指一个富饶的地方。
  • 燕昭:指燕昭王,历史上著名的君主,以重视人才和广纳贤士闻名。

典故解析:

  • 燕昭王:燕国的国君,以重视人才著称,特别是他的“求贤”之举。诗中提到燕昭王,暗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故国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南英,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关于他的生平记载不多,但他以诗词见长,风格多样,常表现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游历或思乡之际,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受,以及对故国的思念与对过往辉煌的追忆。

诗歌鉴赏:

《黄金台》是一首具有浓厚历史感和哲理内涵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远望的蜃楼与残破的山水,营造出一种虚幻与现实交织的氛围。开头的“蜃楼”意象,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随之而来的“残山剩水”却暗示了现实的无情与苍凉,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

“我来不见黄金址”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昔日繁荣的怀念。黄金作为财富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和对历史遗迹的追思。而最后一句“为报燕昭一尺书”,更添了一层深意,诗人以书信的方式,寄托了对燕昭王的敬仰和对人才重用的期冀,反映出他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追问。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展现出一种伤感而又坚定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望蜃楼海市虚:描绘了远景,蜃楼的美丽和虚幻,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2. 残山剩水有樵渔:展现现实中的人们,形成与理想的对比,突显孤独和无奈。
  3. 我来不见黄金址:表达对繁华往昔的怀念与失落。
  4. 为报燕昭一尺书:强调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寄托对未来的希望与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蜃楼作为理想的象征,与残山水构成现实的映衬。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黄金址的缺失,突显了对过去的深切怀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思,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坚定的追求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蜃楼:象征理想与幻梦。
  • 残山剩水:象征现实的荒凉与失落。
  • 黄金址:象征繁荣与富饶的过往。
  • 樵渔:象征劳动者的朴实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蜃楼”象征什么?

    • A. 现实
    • B. 理想
    • C. 劳动
    • D. 自然
    • 答案:B
  2. 诗人提到的“黄金址”主要指什么?

    • A. 财富的象征
    • B. 自然景观
    • C. 人物
    • D. 生活
    •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燕昭王是以什么著称的?

    • A. 战争
    • B. 重视人才
    • C. 建设
    • D. 文学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登高》中,同样表现出对现实困境的感慨,但其更多地集中在个人的遭遇上,而《黄金台》则更侧重于历史的回顾与理想的追求。两者都在不同层面上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集》

相关查询

湘中杂咏十绝 李少保挽诗 其一 用十梅韵签冯簿 食楞梅 王倅成老挽诗二首 念往 游东山 田舍 张德夫园亭八咏·兼远 山间偶成二绝 贺吴兴郡王生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染翰操纸 兔结尾的成语 左右袒 金字旁的字 锵钺 面字旁的字 与开头的成语 吹胡子瞪眼 烹鲤 戈字旁的字 帕金森综合征 行艺 臼字旁的字 亡国败家 鱼字旁的字 功高震主 包含篓的词语有哪些 冻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