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2:39
作者: 黄燮清 〔清代〕
出城便与红尘隔,郊原乍开新霁。
远碧浮天,丛黄绣陌,春在板桥烟寺。
花香数里。正拂面轻寒,纸鸢风细。
竹院逢僧,石泉刚试煮茶水。
清明容易过了,爱光阴炊笋,谁证禅味。
野趣寻鸥,清游侣蝶,翻悔年年燕市。
田歌唱起。笑布地金多,太平欢喜。
路入微茫,女墙斜照里。
一出城就与世俗隔绝,郊野的景色在新雨后显得分外清新。
远处的碧空与天际融为一体,金黄的花朵点缀在绣成的小路上,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板桥的烟雨寺庙中。
花香飘散数里,正好迎面吹来一阵轻寒,纸风筝在细风中飘荡。
竹院里遇见了和尚,石泉刚刚煮沏好茶水。
清明节快要过去了,爱惜光阴的人正在烹煮新鲜的笋,谁能证明这种禅意呢?
在田野间寻鸥,和伴侣在清幽中游玩,真是后悔年年去往喧闹的市场。
田间的歌声响起,笑着看着丰收的金色田地,欢喜的气氛弥漫。
小路渐渐深入微茫之中,女墙在斜阳下显得格外温柔。
作者介绍: 黄燮清(1754—1828),字季常,号静斋,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和书法,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季,黄燮清借助春天的美景表达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红尘的隔绝,体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齐天乐》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结合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起首“出城便与红尘隔”,便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清新之境,强调了与世俗生活的断绝。接着通过“远碧浮天,丛黄绣陌”的细腻描写,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令人心醉神迷。
诗中“花香数里”,花香的远近传递出春天的气息与田园的恬静;而“纸鸢风细”更是将轻柔的春风与儿童的欢乐结合,表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涉及的“竹院逢僧,石泉刚试煮茶水”,则通过与僧人的偶遇,增加了诗的禅意,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呈现出一种理想的田园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光阴流逝的珍惜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尤其是“清明容易过了,爱光阴炊笋”,让人感受到时光的匆匆与对生活点滴的珍惜,深具哲理意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田园春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尘”是什么意思?
诗中描述的“竹院逢僧”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的“纸鸢”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作品在主题上与《齐天乐》相似,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各自的风格与表现手法却各有不同。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齐天乐》的美学与情感,以及其在诗词中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