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5:57
齐天乐
七月既望,偕陈湘渔作敬、吴研仙廷燮兄莲舫西湖泛月
作者: 黄燮清 〔清代〕
飘然颇有凌云气,长空乍收昏霭。
露湿衫边,星黏树隙,清得游人无奈。
银河玉海。怕今夜婵娟,等闲凉坏。
棹入西泠,水窗一半柳阴盖。
中流来去自在,洞箫吹断续,如听仙籁。
零碎飞萤,惺忪倦鹭,秋在红芙塘外。
花枝细摆。尽无数幽香,画船轻载。
醉我烟波,五更归思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诗人和友人在西湖划船赏月。诗中表达了自然景色的清丽与心境的悠然,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长空中偶尔聚集的昏霭让人感到一丝惆怅。露水沾湿了衣襟,星光透过树叶闪烁,带来些许无奈与思绪的缠绵。银河与玉海的景象令人遐想,今夜的明月似乎太过凉薄。划船进入西泠水域,柳影斜斜覆盖着窗边,水面上自由自在,洞箫声断断续续,宛如仙乐在耳畔回响。零星飞舞的萤火虫和疲倦的白鹭,提醒着人们秋天的气息在红色的芙蓉塘边悄然降临。花枝轻轻摇摆,散发出无数幽香,画船轻盈地载着醉意,五更时分思绪懒散,归家的路途似乎变得格外悠长。
黄燮清(1740-1818),字子华,号青云,江苏宜兴人,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擅长词曲和山水诗,风格清丽,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
这首《齐天乐》作于七月中旬,正值夏秋交替之际,诗人和友人们在西湖游玩,借此游玩之际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内心的感悟。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齐天乐》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西湖夜景的迷人魅力。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心境的交融,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开篇的“飘然颇有凌云气”便已设定了高远的情调,紧接着描绘的“长空乍收昏霭”,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流转与自然变幻的哲思。尤其是“露湿衫边,星黏树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夜晚的清凉与宁静,令人身临其境。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视线转向船上的游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似乎在思考生活中的种种得失。而“银河玉海”则是对美好夜空的赞美,充满了浪漫色彩。中间的“洞箫吹断续,如听仙籁”更是将音乐与自然融合,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令人沉醉。
结尾部分,诗人用“醉我烟波,五更归思懒”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透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与洒脱。整首诗在细腻与豪放之间游走,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以西湖的美丽夜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西泠”指的是哪个地方?
“河流来去自在”表达了怎样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