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4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46:59
送薛判官之越
作者: 皇甫冉 〔唐代〕
时难自多务,职小亦求贤。
道路无辞远,云山并在前。
樟亭待潮处,已是越人烟。
在这个艰难的时局中,事情繁杂而多,我的职位虽小但也希望能找到贤良之人。
前往的道路虽然遥远,但我并不以此为辞,云山高耸依然在前方。
在樟亭等候潮水的地方,已经可以看到越地的人烟。
“樟亭”在这里是指作者送别友人薛判官的地方,樟树在古代常被用作指引方向和象征友谊。越地则是指今浙江一带,越人则是指那里的居民。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诗作传世。其诗风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交场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此诗写于送别薛判官前往越地的场合,是对友人的祝福与美好祝愿,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友谊的重视以及对前途的期盼。
《送薛判官之越》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时局的艰难与个人的渺小,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开头两句“时难自多务,职小亦求贤”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感慨以及对人才的渴求,反映了唐代士人对社会责任感的强烈认同。接着“道路无辞远,云山并在前”则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乐于追求理想的决心,似乎在鼓励友人勇敢前行。
最后两句“樟亭待潮处,已是越人烟”则以自然景色和人烟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温馨的送别氛围,增强了对友人未来的祝福。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以情动人,给人以激励和思考。
整首诗围绕着送别的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的关切与对人才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樟亭”指的是什么地方?
“道路无辞远”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已是越人烟”中的“人烟”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