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2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20:59
忆昔子美在东屯,数间茅屋苍山根。
嘲吟草木调蛮獠,欲与猿鸟争啾喧。
子今憔悴众所弃,驱马独出无往还。
惟有柳湖万株柳,清阴与子供朝昏。
胡为讥评不少借,生意凌挫难为繁。
柳虽无言不解愠,世俗乍见应怃然。
娇姿共爱春濯濯,岂问空腹修蛇蟠。
朝看浓翠傲炎赫,夜爱疏影摇清圆。
风翻雪阵春絮乱,蠹响啄木秋声坚。
四时盛衰各有态,摇落凄怆惊寒温。
南山孤松积雪底,抱冻不死谁复贤。
回忆昔日,子美在东屯,那里有几间茅屋,依偎在苍山之根。
我嘲讽吟唱草木的旋律,想和猿猴鸟儿一起争喧闹。
如今你憔悴,众人抛弃,独自驱马出门,却无处可去。
唯有柳湖的万株柳树,清凉的阴影陪伴你朝夕。
为何众人对你嘲讽批评,生意受挫难以繁盛。
柳树虽然无言却能理解你的愤懑,世俗之人乍见也会感到惋惜。
娇美的姿态大家都爱,春天的绿色生机勃勃,谁在意空腹的蛇盘。
早晨看那浓郁的绿色傲视炎热,夜晚爱那疏影摇曳清辉。
春风翻动雪花的阵阵,虫鸣啄木声在秋天的坚韧。
四季的盛衰各有状态,摇落的情景令人凄凉,冷暖交错。
南山的孤松在积雪下,抱着冰冻不死,谁能再称贤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豪放、洒脱,善于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于苏轼与王维交情深厚之时,表达对王维的思念以及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柳树的描写,寄托了对友人和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开头回忆昔日与王维的交往,营造出温馨而怀旧的氛围。诗中对柳树的描写,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孤独境遇的映射。柳树代表着生命的韧性,尽管环境恶劣,它依然生长,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坚韧与希望。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浓翠”与“疏影”,展现自然的不同面貌,表达了清新与细腻的情感。通过柳树与四季的变幻,诗人反思人生的盛衰,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结尾提到的“南山孤松”,更是将孤独与坚定的精神升华至哲理的高度,令人深思。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造诣。
忆昔子美在东屯,数间茅屋苍山根。
嘲吟草木调蛮獠,欲与猿鸟争啾喧。
子今憔悴众所弃,驱马独出无往还。
惟有柳湖万株柳,清阴与子供朝昏。
胡为讥评不少借,生意凌挫难为繁。
柳虽无言不解愠,世俗乍见应怃然。
娇姿共爱春濯濯,岂问空腹修蛇蟠。
朝看浓翠傲炎赫,夜爱疏影摇清圆。
风翻雪阵春絮乱,蠹响啄木秋声坚。
四时盛衰各有态,摇落凄怆惊寒温。
南山孤松积雪底,抱冻不死谁复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境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孤独的反思。诗中的柳树象征着生命的韧性与希望,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坚持与追求。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子美”指的是谁?
诗中“惟有柳湖万株柳”表达了什么含义?
“南山孤松积雪底,抱冻不死谁复贤”中的“孤松”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