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4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47:18
残句不会人间闲草木,预人何事管兴亡。
这残余的诗句无法与人间的草木闲适相提并论,又何必去管人世间的兴衰呢?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人生无常、兴亡循环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及画家。他的诗文风格多种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尤其擅长抒情和描写自然。
此诗创作于苏轼一生颠沛流离的时期,可能是在他被贬谪期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这首诗简短却蕴含深意。诗人以“残句”自喻,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对世事的疏离。诗中“不会人间闲草木”一句,透露出一种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在人间的繁华与草木的闲适之间,诗人选择了后者,展现出他的洒脱与超然。接着,诗人以“预人何事管兴亡”来回应世俗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强调了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力。整首诗透过对自然与世事的感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超然与淡泊,表现出对世事的无所谓,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渺小。
“残句”在诗中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草木”象征着什么?
与《山居秋暝》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为直接表达了对世事的无所谓,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安详。两者在表达情感上各有千秋,但共同体现了在纷扰中追求内心平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