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10:33
昨夜雨鸣渠,晓来风袭月。
萧然欲秋意,溪水清可啜。
环城三十里,处处皆佳绝。
蒲莲浩如海,时见舟一叶。
此间真避世,青蒻低白发。
相逢欲相问,已逐惊鸥没。
清风定何物,可爱不可名。
所至如君子,草木有嘉声。
我行本无事,孤舟任斜横。
中流自偃仰,适与风相迎。
举杯属浩渺,乐此两无情。
归来两溪间,云水夜自明。
苕水如汉水,鳞鳞鸭头青。
吴兴胜襄阳,万瓦浮青冥。
我非羊叔子,愧此岘山亭。
悲伤意则同,岁月如流星。
従我两王子,高鸿插修翎。
湛辈何足道,当以德自铭。
吏民怜我懒,斗讼日已稀。
能为无事饮,可作不夜归。
复寻飞英游,尽此一寸晖。
撞钟履声集,颠倒云山衣。
我来无时节,杖屦自推扉。
莫作使君看,外似中已非。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10:33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
作者:苏轼 〔宋代〕
昨夜雨鸣渠,晓来风袭月。
萧然欲秋意,溪水清可啜。
环城三十里,处处皆佳绝。
蒲莲浩如海,时见舟一叶。
此间真避世,青蒻低白发。
相逢欲相问,已逐惊鸥没。
清风定何物,可爱不可名。
所至如君子,草木有嘉声。
我行本无事,孤舟任斜横。
中流自偃仰,适与风相迎。
举杯属浩渺,乐此两无情。
归来两溪间,云水夜自明。
苕水如汉水,鳞鳞鸭头青。
吴兴胜襄阳,万瓦浮青冥。
我非羊叔子,愧此岘山亭。
悲伤意则同,岁月如流星。
従我两王子,高鸿插修翎。
湛辈何足道,当以德自铭。
吏民怜我懒,斗讼日已稀。
能为无事饮,可作不夜归。
复寻飞英游,尽此一寸晖。
撞钟履声集,颠倒云山衣。
我来无时节,杖屦自推扉。
莫作使君看,外似中已非。
昨夜雨声在水渠中响,清晨风袭来带着月光。
萧瑟的气息似乎已经接近秋天,溪水清澈如同可以饮用。
环绕城池三十里,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
荷花和芦苇浩瀚如海,时不时看到一只小船。
这里真是个避世的好地方,青葱的植物低垂着白发。
相逢欲问对方,惊起了水中的鸥鸟。
清风究竟是何物,既可爱又难以形容。
所经过的地方就像君子,草木皆有美好的声响。
我本无事可做,孤舟随意地横行。
在水流中自得其乐,正好与风相迎。
举杯畅饮浩渺,乐此不疲,无所牵挂。
归来在两条溪流之间,云水共夜色明亮。
苕水如同汉水,水面上鸭头点点青。
吴兴胜过襄阳,万家灯火浮现青色的冥冥。
我不是羊叔子,惭愧于此岘山亭。
悲伤的情感是一样的,岁月如流星般匆匆。
和我两位王子相从,高飞的鸿雁插上长长的羽翎。
湛辈的事无足道,应该以德行自我铭刻。
官吏百姓怜我懒惰,斗讼的日子已然稀少。
能为无所事事的饮酒,何妨不夜归。
再寻飞英游玩,尽享这一寸光阴。
撞钟声聚集,衣衫颠倒于云山。
我来无固定时节,拄杖自推门扉。
别让使君来观,外表似乎与内心已然不同。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之风,创作风格多样,影响深远。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淡泊心态。在岘山亭,苏轼与友人共赏荷花,抒发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开篇以“昨夜雨鸣渠”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紧接着描绘了清晨的月光与溪水,展现出一种萧瑟而又清透的秋意,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接下来的环城三十里,既是地理范围的描绘,更是对美景的无尽赞叹。
诗中“蒲莲浩如海,时见舟一叶”,用广阔的荷花池比喻自然的浩瀚,同时又点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诗人从容自得,享受着这一刻的平静,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又引入了与友人相聚的场景,透出一股人情的温暖与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事的淡泊,反映了他“乐此两无情”的洒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展现了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感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羊叔子”指的是谁?
诗中“蒲莲浩如海”中的“蒲莲”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