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湖北唐宪桂林义学》

时间: 2025-08-02 07:52:13

诗句

梅花五岭八桂林,青罗带绕碧玉簪。

祥刑使都两唐裔,亲领诸生到洙泗。

七星岩畔筑斋房,独秀峰尖作笔床。

买书堆上天中央,海表学子来奔忙。

中州淑气无间断,南斗文星方炳焕。

君不见日南姜相曲江张,万古清风裂云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07:52:13

原文展示:

梅花五岭八桂林,青罗带绕碧玉簪。
祥刑使都两唐裔,亲领诸生到洙泗。
七星岩畔筑斋房,独秀峰尖作笔床。
买书堆上天中央,海表学子来奔忙。
中州淑气无间断,南斗文星方炳焕。
君不见日南姜相曲江张,万古清风裂云汉。

白话文翻译:

梅花盛开在五岭和八桂之间,青色的罗带环绕着碧玉的簪子。
祥刑使的后裔来自唐朝,亲自带领学生来到洙泗河畔。
在七星岩旁建立了书斋,独秀峰的尖顶如同书写的笔床。
书籍堆积在天中央,海上的学子们忙于求学。
中原的清气不断,南斗的文星正闪耀光芒。
你看南方的姜相和曲江的张公,万古以来的清风撕裂了云汉。

注释: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的精神,常用于咏梅的诗作。
  • 青罗带:青色的丝带,形容优雅华美。
  • 祥刑使:指代唐朝的官员或学者,具有文化传承的含义。
  • 洙泗:古代名河,此处指学问和文化的源地。
  • 七星岩、独秀峰:具体地名,象征学问和文采的汇聚之处。
  • 中州:指中原地区,强调其文化底蕴。
  • 南斗文星:指代南斗星,寓意文人和学术的辉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以其自然清新的山水诗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诗人对湖北唐宪桂林义学的参观后所作,意在赞美当地的文化教育以及诗人对求知者的关怀与激励。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题湖北唐宪桂林义学》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深刻地体现了对教育和文化的热爱。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清新,语言生动形象。诗中的“梅花五岭八桂林”描绘了优美的自然环境,暗示出文化教育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诗人对求知者的赞美和鼓励。

“祥刑使都两唐裔”突出了教育传承的重要性,旨在展示文化的延续。接下来的“买书堆上天中央”表达了求知的渴望和学子们的努力,展现了学习的热情和氛围。最后两句“君不见日南姜相曲江张,万古清风裂云汉”以历史典故结尾,强调了文化的永恒与精神的高尚,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花五岭八桂林:描绘了梅花生长的地理环境,象征着文化的广泛传播。
  • 青罗带绕碧玉簪: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文的和谐。
  • 祥刑使都两唐裔:提到的文化源流,强调了教育的传承。
  • 亲领诸生到洙泗: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与引导。
  • 七星岩畔筑斋房:描述了学习的环境,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
  • 独秀峰尖作笔床:以自然景象比拟书写,表达了创作的灵感与启迪。
  • 买书堆上天中央: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暗示书籍是知识的源泉。
  • 海表学子来奔忙:描绘了求知者的积极态度,展现了对学习的热情。
  • 中州淑气无间断:表明中原地区文化的持久和深厚。
  • 南斗文星方炳焕:象征着文人学者的光辉,强调了文化的繁荣。
  • 君不见日南姜相曲江张:通过历史人物描绘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 万古清风裂云汉:以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理想与情怀的高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独秀峰尖作笔床”,用比喻手法展现自然与文化的结合。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和内容上都体现出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学术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代表坚韧与纯洁。
  • 青罗带:象征优雅与华美。
  • 书籍:象征知识与求知精神。
  • 七星岩、独秀峰:自然景观,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什么?

    • A. 坚韧与高洁
    • B. 富贵与奢华
    • C. 繁荣与昌盛
  2. “青罗带绕碧玉簪”中“青罗带”指什么?

    • A. 书籍
    • B. 丝带
    • C. 梅花
  3. 诗中提到的“南斗文星”象征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文化与学术
    • C. 自然风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文化的思考,但更多地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而杨万里的诗则更趋向于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赞美与期盼。两者在主题上存在异同,但都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外祖寿筵上见女兄染发有感 临江仙 临江仙 其二 申江署中题麻姑献酒图,为丁夫人初度 临江仙·秦中怀古 临江仙 其四 忆丹霞之游,和澹归师寄赠韵 临江仙 初到南泉 临江仙 旧历十月十六夜宿静宁看月 临江仙 送君培 临江仙(雪后寄周十) 临江仙 寄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尣字旁的字 焦心如焚 包含豚的词语有哪些 恤隐 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何至此 黽字旁的字 司李 循名校实 思谟 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藉使 門字旁的字 谈虎色变 荆天棘地 竖心旁的字 衰倦 私字儿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