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陈嘏登第作尉归觐》

时间: 2025-05-01 23:14:11

诗句

千峰归去旧林塘,溪县门前即故乡。

曾把桂夸春里巷,

重怜身称锦衣裳。

洲迷翠羽云遮槛,露湿红蕉月满廊。

就养举朝人共羡,清资让却校书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4:11

诗词名称: 送陈嘏登第作尉归觐

作者: 赵嘏 〔唐代〕

原文展示:

千峰归去旧林塘,
溪县门前即故乡。
曾把桂夸春里巷,
重怜身称锦衣裳。
洲迷翠羽云遮槛,
露湿红蕉月满廊。
就养举朝人共羡,
清资让却校书郎。

白话文翻译:

千山万水归去,旧日的林塘依旧在,
溪边的门前就是我的故乡。
曾经在春日的巷道里夸耀桂花的芬芳,
如今更怜爱身上这锦衣华裳。
江洲的翠羽轻迷雾霭,云彩遮挡着窗槛,
露珠湿润了红蕉,月光洒满了廊道。
这样的生活让朝中的人都羡慕,
但是我却甘愿让位于校书郎。

注释:

  • 千峰:指众多的山峰,象征归来的旅程。
  • :小河,表示诗人对故乡的亲切。
  • 桂夸:指在春天里夸耀桂花,象征美好的记忆。
  • 锦衣裳:华丽的衣服,象征荣华富贵。
  • 洲、翠羽:指水边的景色,描绘自然之美。
  • 校书郎:古代官职,负责校对书籍,象征文人的清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字子昂,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665年,卒于约731年。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情感,风格清新隽永,常表现出淡雅的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赵嘏登第后归乡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淡然与不羡。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外地归乡的情景,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开头“千峰归去旧林塘”以山水作背景,展现了归乡的喜悦;而“溪门前即故乡”则直接表达了归属感。诗中以“曾把桂夸春里巷”回忆往昔,生动地呈现出故乡的美好记忆。后半部分“洲迷翠羽云遮槛”描绘了自然景色,带有一种宁静的美感。结尾的“清资让却校书郎”则表达了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荣华的淡泊,显示出诗人对权力和地位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水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峰归去旧林塘:暗示归乡,山水相依,情感浓厚。
  • 溪县门前即故乡:直接点出故乡地点,亲切感强。
  • 曾把桂夸春里巷:通过桂花象征美好回忆,寄托情感。
  • 重怜身称锦衣裳:对荣华富贵的自豪,展现诗人自信。
  • 洲迷翠羽云遮槛:描绘自然景象,意境优美。
  • 露湿红蕉月满廊:夜色中的柔和与静谧,富有诗意。
  • 就养举朝人共羡:表达对他人羡慕的自豪,但无所羡慕。
  • 清资让却校书郎:显示诗人对清高生活的选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桂夸”比喻故乡的美好。
  • 对仗:如“洲迷翠羽,露湿红蕉”,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归乡的喜悦、对故乡的深情和对荣华的超然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峰:象征归乡的旅程。
  • 桂花:象征美好的记忆。
  • 锦衣:象征荣华富贵。
  • 云、露: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峰归去”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山的向往
    b) 归乡的喜悦
    c) 对官场的厌倦

  2. 诗人对“校书郎”的态度是怎样的? a) 羡慕
    b) 轻视
    c) 超然

答案:

  1. b) 归乡的喜悦
  2. c) 超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赵嘏与王维的作品,两者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王维更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而赵嘏则更关注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和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史》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

相关查询

次韵因上人晚菊简魏定父 其二 和徐季功舒蕲道中二十首 长相思·风凄凄 和历阳守张仲智观梅五首 用陈阜卿劝农韵呈宣城太守 送浮屠宗立东游二首 好事近(董令升生日) 教授颜端行出示所和老杜曲江章因次韵 其一 和历阳守张仲智观梅五首 题璋老清閟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支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试错 包含沅的词语有哪些 身首异地 闲窜 日字旁的字 包含志的成语 旗布星峙 道殣相枕 凿骨捣髓 浓荫蔽天 贝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世之功 砍伐 三三四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