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10
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
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
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
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生。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夜晚,蝉鸣声此起彼伏,伴随着夜晚传来阵阵秋风的声音。作者孤身一人走在水边,回想故乡的游子已经归去。高大的树木在风中摇曳,山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宁静。听起来似乎没有人影,只有尘土在空气中慢慢弥漫。
赵嘏(约 759-810),字子昂,唐代诗人,原籍河东,后迁居洛阳。他以诗歌见长,作品风格清新,常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风蝉》创作于秋季,诗人在一个孤独的夜晚,聆听蝉鸣,感受到秋的来临,触发了对故乡和游子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风蝉》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蝉鸣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开篇即以“风蝉旦夕鸣”引入,蝉鸣作为秋天的象征,既传达了季节的变化,也引发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接着,诗人通过“故里客归尽”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游子的思念,展现了个人的孤独感。诗中“水边身独行”的意象,描绘了作者身处于自然之中的孤寂和思索。
后两句中,诗人借助“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夜色的沉静与山水的遥远,产生了一种视觉与听觉的交融。最后一句“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生”则将孤独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在无人问津的环境中,尘世的喧嚣与内心的寂寞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悟与人世间孤独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夜的蝉鸣和孤独的身影,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人以自然景物映衬内心情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
诗中提到的“故里”指的是:
A. 诗人的家乡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爱人
“风蝉旦夕鸣”中的“旦夕”指的是:
A. 早晨和晚上
B. 春天和秋天
C. 昨天和今天
诗人通过“尘埃满甑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烦恼
C. 喜悦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