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闻笛》

时间: 2025-05-01 23:14:13

诗句

谁家吹笛画楼中?

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4:13

原文展示:

谁家吹笛画楼中?
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
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
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
余音嘹亮尚飘空。

白话文翻译:

这是谁家在画楼中吹笛呢?
那断续的笛声随着微风飘荡。
笛声响亮得似乎可以阻止行云,横亘在晶莹的天空之上,
清冷的月光洒落到窗帘上。
兴致来了,三声笛音宛如桓子的乐章,
我也赋诗一篇,怀念马融的才情。
曲子结束了,不知道此刻是否还有人在这里,
那余音仍然嘹亮,飘荡在空中。

注释:

  • 谁家:指代某个家庭,表达对笛声来源的好奇。
  • 吹笛:吹奏笛子,笛声清脆动人。
  • 画楼:指装饰华丽的楼阁。
  • 响遏:声音响亮,似乎能够阻挡。
  • 行云:流动的云彩,象征时间的流逝。
  • 横碧落:横亘在蓝天之上。
  • 清和冷月:恬静的月光,给人清冷的感觉。
  • 帘栊:窗帘,形容月光透过窗帘洒入室内。
  • 桓子:桓伊,古代著名笛子演奏者。
  • 马融: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 余音:曲子结束后留下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嘏,字子美,号雪堂,唐代诗人,主要以五言绝句和古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繁荣的时期。社会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交流频繁,音乐、诗歌相互渗透,笛声成为文人雅集的重要元素,亦是抒发情感的媒介。

诗歌鉴赏:

《闻笛》是一首描写笛声与自然景色相结合的佳作。诗人通过对笛声的细腻描写,将其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开头两句“谁家吹笛画楼中?”就引发读者的好奇,笛声的来源是何处,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富有情趣的氛围。紧接着,诗人描绘了笛声随风飘荡的场景,声音断续而迷人,宛如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响遏行云横碧落”,诗人将笛声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一种生动的意象。笛声的响亮似乎可以阻止云彩的行进,展现了音乐的力量和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清和冷月到帘栊”一句中,月光的清冷与笛声的温润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

后半部分提到“兴来三弄有桓子”,表达了诗人因听到笛声而产生的创作灵感,联想到历史上的名笛演奏者桓伊,表现出诗人与历史、文化之间的互动。最后两句抒发了曲终人散的惆怅,余音缭绕,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和音乐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家吹笛画楼中? - 诗人对笛声来源的好奇,设置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
  2. 断续声随断续风。 - 笛声随着风声变化,生动写出音乐的流动感。
  3. 响遏行云横碧落, - 笛声响亮如雷,似乎能阻挡飞云,展现音乐的力量。
  4. 清和冷月到帘栊。 - 月光清冷,照进窗帘,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5. 兴来三弄有桓子, - 引用桓伊的笛声,表达对音乐的向往。
  6. 赋就一篇怀马融。 - 诗人因乐兴而赋诗,怀念古代诗人马融。
  7. 曲罢不知人在否, - 曲子结束,诗人却不知周围是否还有人。
  8. 余音嘹亮尚飘空。 - 余音依然清晰回荡,令人心弦共鸣。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清和冷月”与“响遏行云”的对比,增强了意境。
  • 拟人:将笛声与风融为一体,增添了诗的灵动性。
  • 比喻:笛声如行云,展现了音乐的悠远和飘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笛声与自然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和谐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笛声:象征音乐的美好和诗人的情感。
  • 月光:象征宁静和清冷,营造出夜晚的氛围。
  • :象征流动的时间与自然的变化。
  • :象征人文环境,强调文化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开头提到谁家在吹笛子?

    • A. 不详
    • B. 赵嘏家
    • C. 桓伊家
    • D. 马融家
  2. 诗中提到的“冷月”是指什么?

    • A. 温暖的月光
    • B. 清冷的月光
    • C. 明亮的月光
    • D. 阴暗的月光
  3. 诗中提到的“桓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马融
    • B. 桓伊
    • C. 李白
    • D. 杜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对比赵嘏的《闻笛》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现了对音乐和自然的描绘,但赵嘏更侧重于音乐的美感,而杜甫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对兄弟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酒泉子·花映柳条 昭君怨 露筋祠 昭君怨 三月晦日送春,依依拈此调同赋 昭君怨 昭君怨 伤春 昭君怨 潼关送别兰姊 昭君怨 吊归绥昭君墓 昭君怨 昭君怨 忆旧游 昭君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营为 绵开头的成语 而字旁的字 苦雨凄风 坛坛罐罐 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饭之先 久逸 包含证的成语 閠字旁的字 用钱如水 发短心长 一泻万里 鬥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抟人 轴结尾的成语 归正首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