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4:13
谁家吹笛画楼中?
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
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
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
余音嘹亮尚飘空。
这是谁家在画楼中吹笛呢?
那断续的笛声随着微风飘荡。
笛声响亮得似乎可以阻止行云,横亘在晶莹的天空之上,
清冷的月光洒落到窗帘上。
兴致来了,三声笛音宛如桓子的乐章,
我也赋诗一篇,怀念马融的才情。
曲子结束了,不知道此刻是否还有人在这里,
那余音仍然嘹亮,飘荡在空中。
作者介绍:赵嘏,字子美,号雪堂,唐代诗人,主要以五言绝句和古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繁荣的时期。社会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交流频繁,音乐、诗歌相互渗透,笛声成为文人雅集的重要元素,亦是抒发情感的媒介。
《闻笛》是一首描写笛声与自然景色相结合的佳作。诗人通过对笛声的细腻描写,将其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开头两句“谁家吹笛画楼中?”就引发读者的好奇,笛声的来源是何处,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富有情趣的氛围。紧接着,诗人描绘了笛声随风飘荡的场景,声音断续而迷人,宛如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响遏行云横碧落”,诗人将笛声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一种生动的意象。笛声的响亮似乎可以阻止云彩的行进,展现了音乐的力量和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清和冷月到帘栊”一句中,月光的清冷与笛声的温润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
后半部分提到“兴来三弄有桓子”,表达了诗人因听到笛声而产生的创作灵感,联想到历史上的名笛演奏者桓伊,表现出诗人与历史、文化之间的互动。最后两句抒发了曲终人散的惆怅,余音缭绕,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和音乐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笛声与自然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和谐共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的开头提到谁家在吹笛子?
诗中提到的“冷月”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桓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