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5:21
合崖何嵌崆,湫水何浺瀜。
瀛污暨积潦,滞泥不朝宗。
有时见鬼怪,无人荐王公。
止可饮麋鹿,未尝产蛟龙。
山甿自神之,祠祀众口同。
今春商於旱,太守职忧农。
先请境内山,熊耳有如聋。
乃迎是湫水,盈乎素缶中。
州民与郡吏,觋女杂巫童。
朝祈又夕祷,拜起虔且恭。
馨炉复茵爵,牲币洁而丰。
适与天雨会,三日势蒙蒙。
致谢送水归,尽礼有始终。
水旱蓋定数,灾祥与政通。
傅岩道丧久,咄尔贪天功。
合崖山谷是多么嵌隙,湫水是多么清澈流淌。
池塘污浊,积水滞留,泥土不朝向宗庙。
有时能见到鬼怪,却没人来荐举王公。
这里只能让麋鹿饮水,却从未出过蛟龙。
山神自然是神明,祭祀的口碑众口同声。
今春农田因干旱,太守心忧农事。
先请境内的山,熊耳山好似失聪。
于是迎来湫水,满盈于白色缶中。
州民和郡吏,巫女与童子混杂。
早晨祈祷又晚上祷告,恭敬而虔诚的拜起。
香炉上香气四溢,祭品洁净而丰盛。
正好遇上天降甘霖,连下三天细雨。
感恩送水归去,尽心尽礼有始有终。
水与旱是天定的数,灾与祥跟政通息息相关。
傅岩的道路久失,唉,你们贪图天功。
作者介绍:王禹偁,字叔琦,号白云,宋代诗人、词人,曾任官职。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季,正值旱灾之时,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灾害的忧虑和对水源的渴望。诗中描绘了地方官员和百姓为求雨水而举行的祈祷活动,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合崖湫》是一首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景象,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开头部分通过合崖的嵌合和湫水的清澈,营造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氛围。接着,诗人转向对水源的渴求,表达了因旱灾而引发的忧虑,太守对此忧心忡忡,显示了古代官员对民生的关心。
诗中提到的祭祀活动,体现了人们渴望通过宗教和祭祀的方式来祈求自然的恩泽。尤其是“馨炉复茵爵,牲币洁而丰”一联,生动描绘了祭祀的庄重场面,展现了人们虔诚的心态。最后,诗人用“水旱盖定数,灾祥与政通”总结了水与旱的自然规律,提醒人们应当理性对待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民生的关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民生的关心以及对传统祭祀文化的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湫水”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太守”主要担忧什么?
“馨炉复茵爵”中“馨炉”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