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3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32:46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 为仲方东园赋 野饮不称意,归促紫游缰。谁知草堂深处,清赏兴尤长。梦里佳人锦瑟,眼底瓦盆浊酒,衣袖醉淋浪。歌罢竹轩晚,风细月波凉。为东园,梅与竹,足清香。不须更栽桃李,花底驻春光。人道漆园家世,王谢风流未远,培取桂枝芳。读书贫亦好,此语试平章。
白话文翻译:
在野外饮酒并不尽兴,匆匆回家催促着紫色的游缰。谁知道草堂的深处,清雅的欣赏兴致尤为长久。梦中是佳人弹奏的锦瑟,眼前是瓦盆中的浊酒,衣袖间沾满了醉意。歌声停止时,竹轩已晚,微风轻拂,月光如波般清凉。为了东园,梅花与竹子,足以散发清香。不需要再种植桃李,花下留住春光。人们说漆园的家世,王谢的风流并未远去,培育出桂枝的芬芳。读书虽贫亦好,这句话值得细细品味。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1227-1304),字仲谋,号秋涧,元代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水调歌头》是为仲方东园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读书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恽为友人仲方的东园所作,通过对东园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读书生活的热爱。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通过对东园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情怀。诗中“野饮不称意,归促紫游缰”表达了诗人对野外饮酒的不满,转而寻求更深层次的精神享受。“谁知草堂深处,清赏兴尤长”揭示了诗人对草堂深处的清雅景致的向往。“梦里佳人锦瑟,眼底瓦盆浊酒,衣袖醉淋浪”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歌罢竹轩晚,风细月波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为东园,梅与竹,足清香”直接赞美了东园的梅花与竹子,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不须更栽桃李,花底驻春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满足,不需要更多的人工修饰。“人道漆园家世,王谢风流未远,培取桂枝芳”通过对家世的自豪,展现了诗人对家族传统的尊重与传承。“读书贫亦好,此语试平章”则表达了对读书生活的热爱,认为即使贫穷,读书也是美好的。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精神境界与自然之美,表达了对读书生活的热爱和对家族传统的尊重与传承。诗人通过对东园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家族传统的自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梦里佳人锦瑟”中的“锦瑟”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装饰品 C. 一种食物 D. 一种植物 答案:A
诗中“眼底瓦盆浊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D. 对家族传统的自豪 答案:B
诗中“为东园,梅与竹,足清香”中的“梅与竹”象征着什么? A. 高洁与坚韧 B. 春光与生机 C. 家族的荣耀与传承 D. 清雅的生活 答案:A
诗中“读书贫亦好,此语试平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读书生活的热爱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D. 对家族传统的自豪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