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1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13:34
游天宁寺次钟砺山韵 其一
作者: 葛昕 〔明代〕
禅宇多幽意,招寻此共过。
花芬袭委佩,露蔼带松萝。
树老虬龙影,村深牧竖歌。
三竿未下榻,不羡夜鸣珂。
这座禅寺充满了幽静的意境,吸引我在此停留。
花香袭人,像是佩带的香料,露水弥漫在松树和藤萝之间。
古老的树木投下虬龙般的影子,村庄深处传来牧童的歌声。
虽然我还没有在这山中安身,但我并不羡慕夜晚鸣响的钟声。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禅宇”、“夜鸣珂”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夜鸣珂象征着世俗繁华的喧闹,与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形成对比。
葛昕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葛昕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身处明末,社会矛盾加剧,使得不少文人倾向于寄情山水,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这首诗创作于葛昕游览天宁寺时,表达了他在自然中获得的宁静与思考。寺庙的环境与乡村的生活让他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世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游天宁寺次钟砺山韵 其一》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便以“禅宇多幽意”引入,设定了一个幽静的氛围,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禅意。接下来的描写通过“花芬袭委佩”和“露蔼带松萝”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芳香四溢、清新湿润的环境中,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感受增添了诗的立体感。
在“树老虬龙影,村深牧竖歌”中,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出自然景色与人文气息的结合,古老的树木和乡村的牧歌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魅力与人类生活的和谐。最后两句“未下榻,不羡夜鸣珂”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他并不羡慕夜晚的喧哗与繁华,反而更愿意与自然为伴,享受宁静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内心平和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理解。
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喧嚣的淡泊,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禅宇多幽意”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喧闹
B. 宁静
C. 悲伤
D. 欢乐
“花芬袭委佩”中的“芬”指的是什么?
A. 花瓣
B. 香气
C. 颜色
D. 形状
诗人对夜鸣珂的态度是:
A. 羡慕
B. 排斥
C. 淡泊
D. 喜爱
《静夜思》通过夜晚的月光引发思乡情绪,展现的是一种孤独与思念,而《游天宁寺》则通过自然景色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出诗人更为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