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天宁寺次钟砺山韵 其一》

时间: 2025-04-29 16:13:34

诗句

禅宇多幽意,招寻此共过。

花芬袭委佩,露蔼带松萝。

树老虬龙影,村深牧竖歌。

三竿未下榻,不羡夜鸣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13:34

原文展示:

游天宁寺次钟砺山韵 其一
作者: 葛昕 〔明代〕

禅宇多幽意,招寻此共过。
花芬袭委佩,露蔼带松萝。
树老虬龙影,村深牧竖歌。
三竿未下榻,不羡夜鸣珂。

白话文翻译:

这座禅寺充满了幽静的意境,吸引我在此停留。
花香袭人,像是佩带的香料,露水弥漫在松树和藤萝之间。
古老的树木投下虬龙般的影子,村庄深处传来牧童的歌声。
虽然我还没有在这山中安身,但我并不羡慕夜晚鸣响的钟声。

注释:

  1. 禅宇:指禅宗寺院,代表一种清幽的境界。
  2. 幽意:指宁静、深远的情趣。
  3. :芬芳,香气。
  4. :袭来、袭击,形容香气扑面而来。
  5. 委佩:形容佩饰轻盈而自然地垂落。
  6. 露蔼:露水弥漫,形容清晨的湿气。
  7. 松萝:松树和藤萝,代表自然环境。
  8. 虬龙影:古树的枝干像虬龙般曲折、苍劲。
  9. 牧竖歌:牧童的歌声,形容乡村的生活气息。
  10. 夜鸣珂:夜晚的钟声,代表世俗的繁华与喧闹。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禅宇”、“夜鸣珂”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夜鸣珂象征着世俗繁华的喧闹,与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昕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葛昕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身处明末,社会矛盾加剧,使得不少文人倾向于寄情山水,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葛昕游览天宁寺时,表达了他在自然中获得的宁静与思考。寺庙的环境与乡村的生活让他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世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诗歌鉴赏:

《游天宁寺次钟砺山韵 其一》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便以“禅宇多幽意”引入,设定了一个幽静的氛围,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禅意。接下来的描写通过“花芬袭委佩”和“露蔼带松萝”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芳香四溢、清新湿润的环境中,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感受增添了诗的立体感。

在“树老虬龙影,村深牧竖歌”中,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出自然景色与人文气息的结合,古老的树木和乡村的牧歌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魅力与人类生活的和谐。最后两句“未下榻,不羡夜鸣珂”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他并不羡慕夜晚的喧哗与繁华,反而更愿意与自然为伴,享受宁静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内心平和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禅宇多幽意:这句表达了禅寺的幽静与深邃的意境。
  2. 招寻此共过:意指这份宁静吸引着诗人和他人共同驻足。
  3. 花芬袭委佩:花香扑鼻,像是佩饰般的清香。
  4. 露蔼带松萝:清晨的露水弥漫在松树和藤萝之间,增添了清新的氛围。
  5. 树老虬龙影:古树的影子如同虬龙,表现了树木的苍劲与古老。
  6. 村深牧竖歌:乡村深处传来的牧童歌声,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7. 三竿未下榻:诗人尚未在此长久栖息。
  8. 不羡夜鸣珂:诗人不羡慕夜晚的钟声,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树老虬龙影”,通过比喻将树影与虬龙相联系,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拟人:如“花芬袭”,使花香似乎具有了主动性,增添了情感色彩。
  • 对仗:全诗的结构和句式相对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喧嚣的淡泊,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禅宇: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安宁。
  2. 花芬:代表生命的芬芳与美好。
  3. 露蔼:象征清新、纯净的自然环境。
  4. 树老虬龙影:代表岁月的积淀与自然的厚重感。
  5. 牧歌:象征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6. 夜鸣珂:象征世俗的喧嚣与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禅宇多幽意”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喧闹
    B. 宁静
    C. 悲伤
    D. 欢乐

  2. “花芬袭委佩”中的“芬”指的是什么? A. 花瓣
    B. 香气
    C. 颜色
    D. 形状

  3. 诗人对夜鸣珂的态度是: A. 羡慕
    B. 排斥
    C. 淡泊
    D. 喜爱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本诗相比,均表达了对宁静时光的珍视,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游天宁寺》则侧重于自然与心灵的宁静。

粗略解读:

《静夜思》通过夜晚的月光引发思乡情绪,展现的是一种孤独与思念,而《游天宁寺》则通过自然景色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出诗人更为积极的心态。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子上弟折赠木犀数枝,走笔谢之 城头晓步二首 其一 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 幽居三咏云卧庵 小桃 和仲良春晚即事五首 其一 休日清晓读书多稼亭 午憩二首 和仲良分送柚花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讨开点 积小致巨 搓粉团朱 莹镜 国而忘家 见字旁的字 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粗强 包含蓝的成语 耳字旁的字 以逸击劳 镜圆璧合 尣字旁的字 晦伏 提土旁的字 谢家宝树 黄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