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东山寺》

时间: 2025-05-07 07:28:42

诗句

散步东山寺,飘飘欲御风。

神閒千偈觉,心静万缘空。

涧水窥潜鲤,天涯没远鸿。

悠然何所寄,乐在忘言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8:42

诗词名称: 东山寺

作者: 陈式琜〔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散步东山寺,飘飘欲御风。
神閒千偈觉,心静万缘空。
涧水窥潜鲤,天涯没远鸿。
悠然何所寄,乐在忘言中。

白话文翻译:

在东山寺中散步,仿佛要随风而起。
心灵悠闲,千般禅意顿时觉醒;
心中宁静,万事万物皆已空灵。
溪水里隐约可见潜游的鲤鱼,
天边的鸿雁已不再遥远。
悠然自得,寄托于何处呢?
乐趣在于那无言的心境中。

注释:

  • 散步: 漫步、闲逛。
  • 飘飘欲御风: 形容心情轻松愉悦,仿佛要随风飞起。
  • 神閒: 心神悠闲,形容心境宁静。
  • 千偈觉: 指千种禅理觉悟。
  • 万缘空: 形容心中万事皆空,无所挂碍。
  • 涧水: 山涧中的水,清澈而明亮。
  • 潜鲤: 隐藏在水中的鲤鱼。
  • 天涯没远鸿: 用“没”字形容鸿雁飞远,不再遥远,表达一种超脱的境界。
  • 悠然: 形容心情安详、自在。
  • 乐在忘言中: 乐趣在于无言的心境,强调一种内心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式琜,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为题材。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士人崇尚隐逸、追求心灵自由的时代背景。东山寺作为一个禅宗圣地,象征着宁静与禅意,诗人借此场景表达了对心灵寄托与自由自在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东山寺》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宁静、心灵寄托的诗作。整首诗以东山寺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此处的散步情景,给人以悠然自得的感觉。首句“散步东山寺,飘飘欲御风”便将读者带入一个轻松、自在的氛围,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随后的“神閒千偈觉,心静万缘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表达了在宁静之中所感悟到的深刻禅理,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在描写自然时,诗人运用“涧水窥潜鲤”,生动而细腻地展现了溪水中隐约可见的鲤鱼,反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自然状态。最后两句“悠然何所寄,乐在忘言中”是全诗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宁静心境的追求,强调了无言的乐趣在于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明快而又深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散步东山寺: 诗人来到东山寺,开始悠闲的散步。
  2. 飘飘欲御风: 形容轻盈的心情,仿佛可以随风飞翔,表达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
  3. 神閒千偈觉: 心境悠闲自在,仿佛领悟了无数禅语,体现了内心的明悟。
  4. 心静万缘空: 形容心中宁静,万事万物皆已淡然,表达了对世事的超脱。
  5. 涧水窥潜鲤: 描述溪水中隐约可见的鲤鱼,展现出自然的生动与灵动。
  6. 天涯没远鸿: 鹰雁飞远,诗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空间的宁静。
  7. 悠然何所寄: 诗人思索,心灵的寄托究竟在何处。
  8. 乐在忘言中: 享受无言的乐趣,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满足与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 “飘飘欲御风”,将心情比作飞翔,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涧水窥潜鲤”,赋予水以人的视角,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山寺: 象征宁静的修行之地,代表着内心的归宿。
  • 涧水: 代表清澈与生命的流动,象征自然的生机。
  • 潜鲤: 隐喻内心的深邃与灵动,象征着潜在的智慧。
  • 远鸿: 代表自由与超脱,象征着心灵的远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式琜
    c) 杜甫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涧水窥潜鲤”是用来形容什么? a) 诗人的心情
    b) 自然的生机
    c) 禅意的觉悟
    d) 远方的鸿雁

  3. “乐在忘言中”表达的意思是? a) 言语的乐趣
    b) 心灵的自由
    c) 自然的美丽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b) 陈式琜
  2. b) 自然的生机
  3. b) 心灵的自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诗人的心境,但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孤独感;而陈式琜的《东山寺》则更注重内心的觉悟与超然的享受。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描写草的生长与萎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东山寺》中的超脱心境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意象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中秋月下作 秋夜感怀 闻砧二首 其二 闻砧二首 其一 送晋载弟北上 送三妹回吴门 应天长 锁窗寒 锁窗寒(春寒) 锁窗寒(春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欠字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狐踪兔穴 否极泰至 攀葛附藤 扬眉抵掌 无之祈 初试啼声 犬字旁的字 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飘然若仙 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亅字旁的字 楚人一炬 锥书 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乛字旁的字 瑶林琼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