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行即事二首》

时间: 2025-05-09 16:22:37

诗句

落尽桐花春已休,过墙新竹箨初抽。

山行步步黄泥滑,小立溪桥听雨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6:22:37

诗词名称: 山行即事二首

作者: 高翥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落尽桐花春已休,
过墙新竹箨初抽。
山行步步黄泥滑,小立溪桥听雨鸠。

白话文翻译:

桐花落尽,春天也已经结束,
墙外新长出的竹子刚刚开始抽芽。
我在山间行走,脚下的黄泥每一步都滑,
小小地站在溪边的桥上,听着雨中鸠鸟的鸣叫。


注释:

字词注释:

  1. 桐花:指的是桐树的花,象征春天的结束。
  2. 新竹箨:新长出的竹子嫩芽,表示生机与希望。
  3. 山行:在山中行走,暗示诗人的行旅生活。
  4. 黄泥滑:指潮湿的泥土,容易滑倒,表现了自然环境的艰苦。
  5. 溪桥:横跨溪流的小桥,描绘了山间的景象。
  6. 雨鸠:雨中的鸠鸟,声音清脆,增加了诗的生动感。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确的典故,但通过桐花和竹子的意象,表达了春夏交替的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约1060-1120),字子晦,号云溪,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高翥游山时,正值春末夏初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及其行旅感受,表达了对自然变迁的细腻观察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山间的自然风光。开头的“落尽桐花春已休”直接点出时令的变迁,春天的结束给人一种淡淡的惆怅。而“过墙新竹箨初抽”则转向生机的象征,暗示着新的生命和希望的到来。接下来的“山行步步黄泥滑”不仅描述了行走的艰辛,也隐喻了人生路途中的困难与挑战。最后一句“小立溪桥听雨鸠”则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宁静,倾听雨中鸟鸣,仿佛将心灵与自然完美融合。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转的感悟,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落尽桐花春已休:桐花的凋零象征春天的结束,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2. 过墙新竹箨初抽:新竹的生长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形成与前句的对比。
  3. 山行步步黄泥滑:行走在山中,泥土湿滑,暗示生活的艰辛。
  4. 小立溪桥听雨鸠:在溪桥上小立,听雨中鸠鸟的鸣叫,展现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宁静。

修辞手法:

  1. 对比:春天的结束与新竹的生长形成鲜明对比,体现生与死的循环。
  2. 意象:桐花、竹子、溪桥等意象构成了自然的丰富画面。
  3. 拟人:通过“听雨鸠”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动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悟。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心灵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桐花:代表春天,象征美好与短暂。
  2. 新竹:象征生命的延续与新生。
  3. 黄泥:象征人生路途的艰辛与挑战。
  4. 溪桥:象征人与自然的交融,提供了一个静谧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竹箨”指的是什么?
    A. 新长出的竹子
    B. 枯萎的树枝
    C. 花瓣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人生的绝望
    B. 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C.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3. 诗中“黄泥滑”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行走的艰辛
    C. 天气的变化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与高翥的诗相比,王维的诗更加强调与自然的融洽关系,而高翥则更多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新生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高翥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雷峡道中作) 满庭芳(九日) 满庭芳(立春) 减字木兰花(贻亢之) 减字木兰花(简天牖)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寄真宁)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难疑 包含鳣的词语有哪些 庙算神谟 你争我夺 風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尼行 坡跟 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斤字旁的字 舌者兵也 害人先害己 走之旁的字 寸土尺金 包含瓤的词语有哪些 文字改革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愈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