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2:22
永遇乐(为张安国赋)
作者:韩元吉 〔宋代〕
池馆春归,帘栊昼静,清漏移箭。
山下孤城,水边翠竹,鶗鴂声千转。
记得年时,绮窗人去,尚有唾茸遗线。
照珠筵歌檀舞扇,寂寞旧家排遍。
青云赋客,多情多病,西掖桐阴满院。
飞絮随风,马头月在,翡翠帷空卷。
平湖烟远,斜桥雨暗,欲寄短书双燕。
算犹忆兰房画烛,醉时共翦。
春天的池馆又回来了,帘子下白昼宁静,清漏的滴水声仿佛在移动。山下的孤城,水边的翠竹,杜鹃的鸣叫声一阵阵回响。记得那年,华丽的窗前,人已离去,仍有唾沫留下的细线。照着明珠的筵席上,歌声舞扇,寂寞的旧家排开一片。青云中的文人,多情而多病,西边的桐树阴影笼罩了整个院子。飞扬的柳絮随着风飘荡,马头上挂着月亮,翡翠色的帷幕空荡荡地卷起。平湖的烟雾遥远,斜桥在雨中显得昏暗,想寄去的短书却如同双燕一般。可算得上是怀念那兰房画烛的日子,醉时一起剪裁。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于北宋,具体生平事迹多不详,但被认为是一位才情出众的词人,他的词风以清丽婉约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永遇乐》写作于春日,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描绘的细腻景象和深邃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以及文人对生活的感慨。
《永遇乐(为张安国赋)》是一首充满春意和怀旧情感的词作,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波动。开篇用“池馆春归,帘栊昼静,清漏移箭”描绘了春天的宁静与美好,清漏的滴水声与春日的静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觉。这种自然的描绘,不仅烘托了春天的生机,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接着,诗人回忆往昔,通过“记得年时,绮窗人去,尚有唾茸遗线”表达了对往日情景的追忆,细腻的情感通过“唾茸遗线”这一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伤。诗中“照珠筵歌檀舞扇,寂寞旧家排遍”则展示了宴席上的热闹与诗人心底的寂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
整首词的情感在“青云赋客,多情多病”中达到了高潮,诗人自我反省,结合外在环境的描写,传达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多愁善感与对理想的追求。最后以“算犹忆兰房画烛,醉时共翦”结束,透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惋惜和对友人的思念,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文人在繁华背后的孤独与情感的复杂性,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
诗中提到的“鶗鴂”指的是哪种鸟?
A) 燕子
B) 杜鹃
C) 夜莺
D) 鹦鹉
“青云赋客”中的“青云”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抱负
C) 家庭温暖
D) 自然景色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念?
A) 家乡
B) 友人
C) 自己
D) 自然
答案:
《声声慢·寻寻觅觅》 - 李清照
《雨霖铃·寒蝉凄切》 - 柳永
通过这些对比,可以看出韩元吉的作品在对春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抒发上,与其他诗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也展现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