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偶怀普照经寮附火寄夷白老》

时间: 2025-05-07 09:46:35

诗句

北湖头白懒觅官,只办诸方寻衲子。

要拥经寮一丈炉,烦渠好作来苏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6:35

原文展示:

北湖头白懒觅官,只办诸方寻衲子。要拥经寮一丈炉,烦渠好作来苏水。

白话文翻译:

我头发白了,懒得再去追求官职,只愿意四处寻找僧侣朋友。希望拥有一个宽敞的经堂和一个大炉子,麻烦你好好地为我准备来苏水。

注释:

  • 北湖: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常去的地方。
  • 头白:头发白了,指年纪已老。
  • 懒觅官:懒得再去追求官职。
  • 诸方:各处,四处。
  • 衲子:僧侣。
  • 经寮:僧侣念经的房间。
  • 一丈炉:很大的炉子。
  • 烦渠:麻烦你。
  • 来苏水:一种用于洗涤的草药水,这里可能指代清净的生活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他倾向于隐逸生活,不慕名利,喜好与僧侣交往,追求精神上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僧侣生活的向往,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时期对生活状态的反思和选择。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明了,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官职的放弃和对僧侣生活的向往。诗中“北湖头白懒觅官”一句,直接表明了诗人的心态,他已老去,不再追求官职,而是希望过一种简单、清净的生活。“只办诸方寻衲子”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僧侣朋友的喜爱,愿意四处寻找这样的朋友。后两句“要拥经寮一丈炉,烦渠好作来苏水”则描绘了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一个宽敞的经堂和一个大炉子,以及清净的生活用水,这些都是他内心深处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湖头白懒觅官”:诗人头发已白,表示年纪已老,不再有追求官职的兴趣。
  • “只办诸方寻衲子”:诗人只愿意四处寻找僧侣朋友,表达了对僧侣生活的向往。
  • “要拥经寮一丈炉”:诗人希望拥有一个宽敞的经堂和一个大炉子,这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 “烦渠好作来苏水”:诗人请求对方为他准备好来苏水,这是他追求清净生活的一部分。

修辞手法:

  • 直接表达: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心态和对生活的选择,没有使用复杂的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僧侣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追求精神宁静和超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北湖:可能是诗人常去的地方,象征着他的生活环境。
  • 头白:象征着年纪已老,对世俗生活的放弃。
  • 衲子:象征着僧侣生活,诗人向往的清净生活。
  • 经寮:象征着僧侣念经的房间,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 一丈炉:象征着宽敞和温暖,诗人理想中的生活条件。
  • 来苏水:象征着清净和洁净,诗人追求的生活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北湖头白懒觅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积极追求官职 B. 厌倦官职,寻求清净生活 答案:B

  2. “只办诸方寻衲子”中的“衲子”指的是什么? A. 官员 B. 僧侣 答案:B

  3. 诗中“要拥经寮一丈炉”表达了诗人对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的向往? A. 繁华的都市 B. 清净的僧侣生活 答案:B

  4. “烦渠好作来苏水”中的“来苏水”象征着什么? A. 繁华的生活 B. 清净的生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吴则礼的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美景,而吴则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僧侣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则礼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研究》:对宋代诗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包括吴则礼的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句当苗税充百官俸钱 江中对月 送韦赞善使岭南 送张七判官还京觐省 送薛据宰涉县(自永乐主簿陟状,寻复选受此官) 饯别王十一南游 题大理黄主簿湖上高斋 过邬三湖上书斋 送灵澈上人还越中 送郭六侍从之武陵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必定 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悬牛头,卖马脯 包含曹的成语 龍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妙语如珠 艸字旁的字 择邻而居 奸回不轨 谠言嘉论 诗派 十手争指 相交有年 西字头的字 三框儿的字 弃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