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察院夜坐》

时间: 2025-04-29 20:34:06

诗句

吏散车马寂,月色东城上。

敛衣高堂坐,重门静无响。

文奏屏在箧,朱墨委虚幌。

檐影望参差,霜气纷荡漾。

耳目幸无役,心意多遐想。

园庐日应敝,萝茑春还长。

况兹纲纪地,王事方鞅掌。

安得春江棹,东原归偃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34:06

原文展示:

察院夜坐 吏散车马寂,月色东城上。 敛衣高堂坐,重门静无响。 文奏屏在箧,朱墨委虚幌。 檐影望参差,霜气纷荡漾。 耳目幸无役,心意多遐想。 园庐日应敝,萝茑春还长。 况兹纲纪地,王事方鞅掌。 安得春江棹,东原归偃仰。

白话文翻译:

官员们散去后,车马声寂静,月光洒在东城之上。 整理衣裳,坐在高堂,重重门扉静谧无声。 文书被屏风遮挡在箱子里,朱砂和墨水闲置在空荡的帘幕上。 屋檐的影子参差不齐,霜气在空中飘荡。 庆幸耳目没有被役使,心中充满了远大的想象。 园中的庐舍日渐破旧,藤萝在春天依然生长。 何况在这管理法纪的地方,王事繁忙。 怎能得到春江上的船,回到东原去悠闲自得。

注释:

  • 吏散:官员们散去。
  • 敛衣:整理衣裳。
  • 重门:重重门扉。
  • 文奏屏在箧:文书被屏风遮挡在箱子里。
  • 朱墨委虚幌:朱砂和墨水闲置在空荡的帘幕上。
  • 檐影望参差:屋檐的影子参差不齐。
  • 霜气纷荡漾:霜气在空中飘荡。
  • 耳目幸无役:庆幸耳目没有被役使。
  • 心意多遐想:心中充满了远大的想象。
  • 园庐日应敝:园中的庐舍日渐破旧。
  • 萝茑春还长:藤萝在春天依然生长。
  • 纲纪地:管理法纪的地方。
  • 王事方鞅掌:王事繁忙。
  • 安得春江棹:怎能得到春江上的船。
  • 东原归偃仰:回到东原去悠闲自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清新自然、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在官场中感到疲惫,渴望回归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心境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官场中的疲惫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和个人的遐想,表达了作者对繁忙公务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晚的宁静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吏散车马寂”和“重门静无响”描绘了夜晚的宁静,而“耳目幸无役,心意多遐想”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最后两句“安得春江棹,东原归偃仰”更是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回归自然、过上悠闲生活的强烈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吏散车马寂,月色东城上。
    • 描绘了官员们散去后,夜晚的宁静和月光的美丽。
  2. 敛衣高堂坐,重门静无响。
    • 描述了作者整理衣裳,坐在高堂,周围静谧无声。
  3. 文奏屏在箧,朱墨委虚幌。
    • 表达了文书被屏风遮挡,朱砂和墨水闲置,暗示了公务的闲置。
  4. 檐影望参差,霜气纷荡漾。
    • 描绘了屋檐的影子和霜气的飘荡,增加了夜晚的静谧感。
  5. 耳目幸无役,心意多遐想。
    • 表达了作者庆幸耳目没有被役使,心中充满了远大的想象。
  6. 园庐日应敝,萝茑春还长。
    • 描述了园中的庐舍日渐破旧,藤萝在春天依然生长,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7. 况兹纲纪地,王事方鞅掌。
    • 表达了作者在管理法纪的地方,王事繁忙,感到疲惫。
  8. 安得春江棹,东原归偃仰。
    • 抒发了作者对春江上的船和回到东原悠闲生活的强烈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檐影望参差”中的“参差”比喻屋檐影子的不规则。
  • 拟人:如“霜气纷荡漾”中的“荡漾”赋予霜气动态感。
  • 对仗:如“吏散车马寂,月色东城上”中的“吏散”与“月色”,“车马寂”与“东城上”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通过夜晚的宁静和个人的遐想,抒发了作者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月色:象征宁静和美丽。
  • 重门:象征官场的封闭和压抑。
  • 文奏屏在箧:象征公务的闲置。
  • 檐影:象征夜晚的静谧。
  • 霜气:象征寒冷和孤独。
  • 园庐:象征家园和自然。
  • 萝茑:象征生命的顽强和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吏散车马寂”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官员们忙碌的场景 B. 官员们散去后的宁静场景 C. 官员们争吵的场景 D. 官员们聚会的场景

  2. 诗中“安得春江棹,东原归偃仰”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对官场的留恋 B. 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C. 对繁忙公务的满足 D. 对城市生活的喜爱

  3. 诗中“耳目幸无役,心意多遐想”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官场的厌倦 B. 对自由的渴望 C. 对公务的满足 D. 对城市的喜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自然的美景。

诗词对比:

  • 袁凯《察院夜坐》与杜甫《春望》: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袁凯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抒发,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 《明诗别裁集》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 《袁凯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裴如晦之吴江 山斋戏书绝句二首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鹧鸪天 贺圣朝影 送姜秀才游苏州 凉州令(东堂石榴) 幽谷 送子野 渔家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东也不成,西也不就 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朱弦疏越 失魄 黹字旁的字 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向阳花木 臣字旁的字 洗垢寻痕 天夭 龝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打成平手 天罡 硬广告 攴字旁的字 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白发郎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