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1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17:42
次韵和永叔
梅尧臣 〔宋代〕
省树高槐雪压条,
沉沉古屋蔽疏寮。
每嗟守印如枯木,
欲弃明珠学纬萧。
渐老但知贫贱乐,
向来徒用岁时销。
新年不管鱼龙跃,
安得乘风入剡樵。
这首诗描写了梅尧臣的生活感受与心境,诗人看到高大的槐树被雪压弯,古老的屋子笼罩在阴影之中。每次感叹自己如同枯木一样守着一个印章,想要放弃明珠般的才能去学习“纬萧”(编织乐器的技艺)。随着年龄渐长,只知道在贫穷中寻找乐趣,过去只是一味地消磨光阴。新年到来时,不再关心鱼龙的跃动,如何才能乘风而入剡溪砍柴呢?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梦得,号香山,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中的细节和个人感受为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思考。
这首诗作于梅尧臣晚年,诗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沉重与内心的孤独,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普遍心态。
梅尧臣的《次韵和永叔》是一首表现个人心境与生活哲理的诗作。诗的开头用“高槐雪压条”描绘了冬日的景象,显现出一种冷清与压抑的氛围,似乎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重。接下来的“沉沉古屋蔽疏寮”,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感觉,古屋的阴影与疏落的居所,象征着生活的窘迫与对昔日繁华的追忆。
诗中“每嗟守印如枯木”,通过自我感叹,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与对才华的无奈。想要放弃自己所拥有的明珠般的才华,去学习一些世俗的技艺,这种矛盾的心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无所适从,似乎在追求一种简单生活的同时,却又陷入了更深的迷茫。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表现出对生活的接受与淡然。“渐老但知贫贱乐”,让人感受到一种谦卑与自适,虽然生活贫苦,但却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安得乘风入剡樵”,表达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渴望逃离世俗的束缚,去追求一种更为真实与简单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梅尧臣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充满了浓厚的人生哲理。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在贫困与孤独中寻找快乐、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
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明珠”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才华与理想
C. 自由
D. 友情
“安得乘风入剡樵”中“剡樵”指的是什么?
A. 砍柴
B. 旅行
C. 渔猎
D.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