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5:46
梅尧臣的《再送正仲》
拟君杜鹃花,发当杜鹃时。
朱袍照白日,光彩生路岐。
自比青鼠爪,中心如乱丝。
丝乱复不理,况复远别离。
倾觞恨不深,立马恨不迟。
千山从此隔,三岁或前期。
尔後各寄书,空识满纸辞。
非如笑言乐,但有牵怀悲。
念昔苏与李,徘徊问何之。
我将你比作杜鹃花,正好在杜鹃盛开的时节绽放。
你的红袍在阳光下闪耀,光辉照耀着道路的岔口。
我自比青鼠的爪子,心中却如同乱丝般纠结。
丝线虽然乱,却无法理顺,更何况我们相隔遥远。
举杯时恨意不深,骑马时恨意不迟。
从今往后千山万水相隔,或许三年都难再见。
以后彼此寄书,空有满纸的辞句。
这并不是如欢笑般的快乐,而是满满的牵挂与悲伤。
我惦念昔日的苏与李,徘徊不知他们何处去。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青溪,北宋初期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文,尤其以五言诗见长。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描绘山水田园之美。
《再送正仲》创作于梅尧臣与友人正仲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无奈之情。这首诗写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友人相聚难,离别更是常态,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别离的愁苦与心中的牵挂。
《再送正仲》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通过对杜鹃花的比拟,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祝福与怀念。诗中多次出现的“恨”字,显示了离别时的怅惘和不舍,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就如杜鹃花在盛开的时刻,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然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非仅仅是物理上的千山万水,更是心灵的隔阂。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未来的无奈与不安,同时怀念过去的快乐时光,与友人共同徘徊的情景成为心中永恒的牵挂。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细腻,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梅尧臣作为宋代诗人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成就。
拟君杜鹃花,发当杜鹃时。
比较友人如同盛开的杜鹃花,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朱袍照白日,光彩生路岐。
友人的光辉照耀在白日之下,象征着成功与希望。
自比青鼠爪,中心如乱丝。
自谦地将自己比作青鼠的爪,内心却是烦乱的思绪。
丝乱复不理,况复远别离。
内心的困扰难以理清,尤其是距离的遥远让人更加苦恼。
倾觞恨不深,立马恨不迟。
表达对离别的惋惜,举杯时的心情不够深刻,骑马时的离去也不够及时。
千山从此隔,三岁或前期。
从此千山万水将我们隔开,或许三年之后才能再见。
尔后各寄书,空识满纸辞。
以后我们只能通过书信相寄,然而纸上文字无法传达真实的情感。
非如笑言乐,但有牵怀悲。
这并不是欢笑的交流,而是满满的牵挂与悲伤。
念昔苏与李,徘徊问何之。
想念昔日与友人一起的快乐时光,徘徊不知他们现在哪里。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离别与思念,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在离别之际,诗人所表达的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未来相聚的渴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分别时的无奈与悲伤。
《再送正仲》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杜鹃花”主要象征什么?
A. 忧伤
B. 思念与希望
C. 快乐
D. 友情
诗中“千山从此隔”指的是?
A. 物理上的距离
B. 心灵的距离
C. 时间的距离
D. 友情的距离
可以将《再送正仲》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对比,两个作品都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祝福。王维的作品更加强调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梅尧臣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宋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