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5:15
阑珊火树鱼龙舞,
望中宝钗楼远。
鞣鞠余红,琉璃剩碧,
待属花归缓缓。
寒轻漏浅。
正乍敛烟霏,
陨星如箭。
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
莫恨流年似水,
恨消残蝶粉,
韶光忒浅。
细语吹香,
暗尘笼撰,
都逐晓风零乱。
阑干敲遍。
问帘底纤纤,
甚时重见?
不解相思,
月华今夜满。
在阑珊的灯火下,树影摇曳,鱼龙舞动,远方的宝钗楼朦胧可见。残留的红色花瓣和璀璨的琉璃,待着花儿慢慢归去。寒气轻轻流淌,时间在悄然流逝。刚刚收起的烟霭,流星如箭般划过天际。旧日的往事令人震惊,一双莲影与藕丝已然断绝。莫要怨恨流年如水,恨的是那消逝的蝶粉,韶光实在太短。轻声细语中芬芳四溢,暗淡的尘埃笼罩,皆随着晨风而散乱。阑干被敲打得遍处皆响。问那窗帘底下的纤纤细影,何时再见?对这相思无解,今夜的月光依然满盈。
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著名词人,字容若,满族人。他的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细腻,常表现对人生、爱情的思考与感慨。纳兰性德年轻时即才华横溢,深受文人圈的推崇,但因其短暂的生命历程和身世背景,作品中常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感伤。
创作背景:这首《齐天乐·上元》创作于元宵佳节,表现了作者对佳节的感怀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和欢乐,但在欢庆之中,诗人却感受到流年似水的无奈与惆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
《齐天乐·上元》是纳兰性德在描写元宵夜景时,融入个人情感的一首词。作品开头以“阑珊火树鱼龙舞”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火树银花的璀璨景象宛如梦幻,但紧接着诗人却将视线转向远方的“宝钗楼”,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遥远的美。诗中提到的“寒轻漏浅”,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寒意,使得欢庆的气氛中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诗人通过“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描绘了往昔的情感与现在的失落,莲影与藕丝的断绝象征着旧情的遥不可及。诗人对流年如水的感慨,更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无奈。细腻的情感在“细语吹香,暗尘笼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轻声的细语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而“阑干敲遍”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叹息。
整首词在描绘美好景象的同时,渗透出浓厚的忧伤气息,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情感的深切思索。纳兰性德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元宵的喜庆与个人的孤独感相结合,使得这首词不仅仅是对节日的赞美,更是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绘元宵佳节的繁华,表达了对流逝时光的感慨与对旧情的怀念,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主要节日是?
“阑珊火树鱼龙舞”中“鱼龙舞”主要表现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莲影藕丝断”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