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浦》

时间: 2025-07-29 16:15:03

诗句

脩途无好况,满面受风埃。

见说山穷处,曾经水患来。

溪桥横独木,田野长荒莱。

薄暮投孤馆,寒猿声更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6:15:03

原文展示

南浦
作者:胡仲弓 〔宋代〕

脩途无好况,满面受风埃。
见说山穷处,曾经水患来。
溪桥横独木,田野长荒莱。
薄暮投孤馆,寒猿声更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行旅中的艰辛与寂寞。路途上没有好天气,满脸都是风尘。听说在山穷水尽的地方,曾经发生过水灾。溪边的桥只有一根独木搭成,田野上长满了荒草。傍晚时分,投身于孤零零的旅馆,寒猿的叫声更加显得凄凉。

注释

  • 脩途:修整的道路,行走的路途。
  • 风埃:指风中的灰尘,形容行旅的辛苦。
  • 山穷:山的尽头,意指道路的尽头。
  • 水患:水灾,洪水带来的灾害。
  • 溪桥:小溪上的桥,独木桥指的就是用一根木头搭成的桥。
  • 荒莱:荒芜的田野,莱是指野菜,这里形容农田荒废。
  • 薄暮:傍晚时分,天色渐暗。
  • 孤馆:孤独的旅馆,形容环境的寂寥。
  • 寒猿声:寒冷之地猿猴的叫声,添了几分凄凉。

典故解析

此诗并无明显的典故,但“水患”一词反映了历史上多次发生的水灾对农田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在古代,水患常常是社会动荡与百姓困苦的重要因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仲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沉郁含蓄。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浦之地,可能是诗人外出游历或客居他乡时的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困扰。

诗歌鉴赏

《南浦》是一首充满了愁苦与孤独的诗作。开头两句通过“脩途无好况,满面受风埃”展示了行旅的艰难,旅途上的尘埃不仅是自然的侵袭,更是生活重担的象征。接着“见说山穷处,曾经水患来”引入了地理与历史的交融,水患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一丝悲凉,仿佛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个人的遭遇,也记录着历史的苦痛。

“溪桥横独木,田野长荒莱”则描绘了荒凉的乡村景象,独木桥的脆弱与田野的荒废无不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最后两句“薄暮投孤馆,寒猿声更哀”将诗歌推向高潮,薄暮时分的孤馆与猿声相互映衬,形成了强烈的孤独感,令人感到身心俱疲的凄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悲愤,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路途艰难,满脸风尘,表现出旅行的辛苦。
    • 第二联:山穷水尽的地方曾经遭遇过水灾,暗示着历史的沉重。
    • 第三联:只有一根木头搭成的溪桥和荒芜的田野,描绘出环境的破败。
    • 第四联:傍晚的孤馆与寒猿的哀鸣,增添了孤独与凄凉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脩途”与“满面”,形成整齐的对称。
    • 拟人:寒猿声的“更哀”给猿猴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困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反映了人们在艰难环境中渴望温暖与安慰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风埃: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生活的苦涩。
  • 水患:代表着历史的伤痛与无奈。
  • 独木桥:象征着脆弱与孤独。
  • 寒猿声:传达出凄凉与哀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脩途无好况”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旅途愉快
    • B. 旅途艰难
    • C. 旅途平淡
  2. “寒猿声更哀”中的“更”字有什么作用?

    • A. 增强寒猿声的凄凉感
    • B. 表示时间的变化
    • C. 说明天气寒冷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身处困境的孤独感,但更强调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责任感,而胡仲弓的《南浦》则集中于个人的旅途与内心的悲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文》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南浦》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价值。

相关查询

送友人罢举授南陵令 长安书怀 对花 塞下 陈宫 题竹 春雪 燕子 贫女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哑炮 恶事行千里 口字旁的字 近朱者赤 放麑 貌离神合 干字旁的字 体变 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豸字旁的字 尊贤爱才 神经错乱 耂字旁的字 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地精 幾字旁的字 殷开头的成语 蜚短流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