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2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27:24
鲁忠王挽词三首 其二
宋之问 〔唐代〕
邦家锡宠光,存没贵忠良。
遂裂山河地,追尊父子王。
人悲槐里月,马踏槿原霜。
别向天京北,悠悠此路长。
这首诗表达了对鲁忠王的哀悼。国家给予忠良之人恩宠,生死之间的忠义显得尤为珍贵。忠良之士的陨落,造成了山河的破裂,追尊的父子王也让人感慨万千。人们在哀伤中思念着月光下的槐树,而马匹在霜冻的槿原上奔踏。离开天京北方,漫漫长路令人感到无尽的悲凉。
作者介绍:宋之问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他的诗风清新,常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为悼念鲁忠王而作,反映了诗人对忠臣的敬仰与哀伤。唐代社会动荡,忠良之士的陨落令人痛心,诗中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鲁忠王的深切怀念与哀痛。开头的“邦家锡宠光”一语道出了国家对忠良之士的重视,紧接着通过“存没贵忠良”强调忠良之士在生死之间的珍贵。诗中“遂裂山河地,追尊父子王”表现了忠良陨落后带来的国家动荡与悲剧,诗人以此唤起读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在意象的运用上,“槐里月”传达出思念的情感,月光下的槐树仿佛映照出诗人对逝者的追忆。而“马踏槿原霜”则生动描绘了寒冷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悲伤基调。结尾“别向天京北,悠悠此路长”则表达了离别的无奈与漫长的思念之路,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厚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鲁忠王的哀悼,也是对忠良之士的高度赞颂,体现了诗人对忠诚与正义的执着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忠良之士的哀悼与追思,反映了国家动荡下人们的悲伤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忠诚与正义的执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诗词测试:
诗中“邦家锡宠光”指的是:
A. 国家对忠良之人的重视
B. 个人的荣耀
C. 战争中的胜利
答案:A
“人悲槐里月”中的“槐里”指的是:
A. 槐树的地方
B. 诗人故乡
C. 战场
答案:A
诗的主题是:
A. 对国家的赞美
B. 对忠良之士的哀悼
C.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B
对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