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司马道士游天台》

时间: 2025-05-07 05:04:31

诗句

羽客笙歌此地违,离筵数处白云飞。

蓬莱阙下长相忆,桐柏山头去不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04:31

原文展示:

送司马道士游天台
宋之问 〔唐代〕

羽客笙歌此地违,
离筵数处白云飞。
蓬莱阙下长相忆,
桐柏山头去不归。

白话文翻译:

这位羽衣仙人欢歌笑语的地方与我相隔甚远,
在离别的宴席上,几次相聚,却像白云一样随风飘散。
在蓬莱仙境的宫阙下,我常常思念你,
而你在桐柏山头,是否再也无法归来?

注释:

  • 羽客:指神仙或道士,通常穿着轻便的衣服,像羽毛一样飘逸。
  • 笙歌:笙是一种乐器,这里泛指音乐和歌唱。
  • 离筵:离别的宴席,指朋友或知己分别时的聚会。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长生不老的理想境地。
  • :宫殿的门或楼台。
  • 桐柏山:位于河南省,古时常用来指代道教的隐逸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之问(649年-713年),唐代诗人,以其山水诗和边塞诗著称。其作品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道教文化兴盛之时,许多文人倾心于隐逸生活,追求超脱的境界。诗人以送别友人司马道士为题,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和对道教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友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的深切思念与惜别之情。开篇的“羽客笙歌此地违”,直接引入了道士的身份,展现他轻松飘逸的生活,然而这种生活与诗人的现实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离筵数处白云飞”,犹如离别的宴席仿佛白云一样易逝,给人一种无奈与惆怅的感觉。随后,诗人提到的“蓬莱阙下长相忆”,不仅表达了对道士的思念,更隐含了对理想境地的追求与向往。最后一句“桐柏山头去不归”,则是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感慨,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法再聚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在简练的文字中渗透出深厚的情感,展现出道教文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以“羽客”引出道士的身份,暗示其高洁的品格与生活方式,显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
    • 第二联通过“白云飞”描绘离别的瞬间,既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也反映了时间的无情。
    • 第三联的“蓬莱阙下”不仅是对友人的思念,也象征着理想的追求。
    • 最后一句“去不归”则是对道士归隐生活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惆怅的情绪。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白云飞”),将离别的感觉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工整,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与美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唐代文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对现实中离别的感伤。

意象分析:

  • 羽客:象征高洁、超凡的生活方式。
  • 白云:象征离散与无常,反映离别的惆怅。
  • 蓬莱:象征理想中的生活与永恒的追求。
  • 桐柏山:道士隐居的地方,代表了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羽客”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诗人
    • B. 道士
    • C. 朋友
  2. 诗中提到的“蓬莱”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理想的境地
    • C. 现实生活
  3.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 A. 无所谓
    • B. 深切思念
    • C. 轻松愉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甫入京》 - 王之涣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送司马道士游天台》与《送杜甫入京》,两首诗都涉及送别主题,但《送杜甫入京》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期待与未来的展望,而《送司马道士游天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道教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生活选择的感慨,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踏莎行 其三 游龙池森林公园 踏莎行 踏莎行 晓阴 踏莎行 乙酉正月游上海老城隍庙,余少年时常游地也,今久客金陵,故地重来,不胜感慨系之 踏莎行 新秋 踏莎行 踏莎行 芳尘春迹 踏莎行 昆嵛山团庵 踏莎行 其一 踏莎行 舟次河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水势 御侮折冲 奠基石 马字旁的字 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亅字旁的字 紫水晶 秦鬟妆镜 包含滃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痴的成语 琼林苑 与时俱进 二一添作五 三框儿的字 魚字旁的字 絺辞绘句 怙才骄物 无字旁的字 损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