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5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3:07
燕巢军幕
作者: 宋之问
北关怜翠幕,不是厌朱楼。
故来呈燕颔,报道欲封侯。
在北方的关口,我对那翠绿的帷幕感到怜惜,并不是因为厌恶红色的楼台。为了向你们呈现燕子的头颅,我来这里是为了报道封侯的消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涉及的“封侯”典故,常用于古代对士人或军功卓著者的褒奖,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作者介绍: 宋之问,字子文,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49年,卒年不详。他以五言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展现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多次征战,边塞生活艰苦,诗人通过对军营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权力与荣誉的渴望。
《燕巢军幕》是一首边塞诗,诗中蕴含了对军旅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权力的向往。诗的前两句“北关怜翠幕,不是厌朱楼”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军营生活的眷恋。翠幕象征着战士们的艰辛与坚韧,而朱楼则是权力与奢华的象征,诗人并不是对后宫生活的厌倦,而是更深层的对军旅生涯的认同与热爱。
接下来的“故来呈燕颔,报道欲封侯”则表明了诗人对权力的追求,燕颔的呈现不仅是对荣誉的渴望,同时也隐含着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在战士们的心中更加深厚,展现了他们为了荣誉与责任而奋斗的精神。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豪情与壮志,虽然身处困境,但心中仍有所向往,体现了古代士人的豪情壮志。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荣誉和权力的追求,以及对自由与壮丽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军营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荣誉和权力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责任感的理解,展现了一种豪情与壮志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北关怜翠幕”中的“翠幕”指的是什么?
诗人来“呈燕颔”的目的是什么?
“不是厌朱楼”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边塞生活,表达了士人对国家和个人荣誉的追求。两首诗都在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古代士人的豪情壮志,但宋之问的诗更侧重于对军营生活的细腻描绘,而王昌龄则更强调战争的壮烈与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