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燕巢军幕》

时间: 2025-05-04 05:53:07

诗句

北关怜翠幕,不是厌朱楼。

故来呈燕颔,报道欲封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3:07

原文展示:

燕巢军幕
作者: 宋之问

北关怜翠幕,不是厌朱楼。
故来呈燕颔,报道欲封侯。


白话文翻译:

在北方的关口,我对那翠绿的帷幕感到怜惜,并不是因为厌恶红色的楼台。为了向你们呈现燕子的头颅,我来这里是为了报道封侯的消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北关:指北方的关口,通常是军事防线。
  • 翠幕:翠绿的帷幕,这里可能指代军营中的帐篷。
  • 朱楼:红色的楼台,象征华丽的宫殿。
  • 燕颔:燕子头颅,可能暗指某种权位或荣誉。
  • 封侯:指封为侯爵,是一种高官的称号。

典故解析: 诗中涉及的“封侯”典故,常用于古代对士人或军功卓著者的褒奖,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字子文,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49年,卒年不详。他以五言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展现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多次征战,边塞生活艰苦,诗人通过对军营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权力与荣誉的渴望。


诗歌鉴赏:

《燕巢军幕》是一首边塞诗,诗中蕴含了对军旅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权力的向往。诗的前两句“北关怜翠幕,不是厌朱楼”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军营生活的眷恋。翠幕象征着战士们的艰辛与坚韧,而朱楼则是权力与奢华的象征,诗人并不是对后宫生活的厌倦,而是更深层的对军旅生涯的认同与热爱。

接下来的“故来呈燕颔,报道欲封侯”则表明了诗人对权力的追求,燕颔的呈现不仅是对荣誉的渴望,同时也隐含着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在战士们的心中更加深厚,展现了他们为了荣誉与责任而奋斗的精神。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豪情与壮志,虽然身处困境,但心中仍有所向往,体现了古代士人的豪情壮志。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荣誉和权力的追求,以及对自由与壮丽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关怜翠幕:北方的关口,诗人对绿幕有怜惜之情,暗示对军营生活的眷恋。
  2. 不是厌朱楼:并不是对华丽的宫殿感到厌倦,表明对权力的渴望。
  3. 故来呈燕颔:来此是为了展示燕子的头颅,象征着希望得到的荣誉。
  4. 报道欲封侯:表达了诗人期盼得到封侯的心情,反映了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翠幕与朱楼的对比,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 象征:燕颔象征着荣誉与地位,封侯则是对成功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军营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荣誉和权力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责任感的理解,展现了一种豪情与壮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幕:象征军营的生活,代表艰辛与奋斗。
  • 朱楼:象征奢华的生活,代表权力与享受。
  • 燕颔:象征荣誉,代表对成功的向往。
  • 封侯:象征权力的象征,代表对个人成就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北关怜翠幕”中的“翠幕”指的是什么?

    • A. 华丽的宫殿
    • B. 军营中的帐篷
    • C. 绿树成荫的地方
  2. 诗人来“呈燕颔”的目的是什么?

    • A. 报告战败
    • B. 报告封侯的消息
    • C. 告别故乡
  3. “不是厌朱楼”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奢华生活的向往
    • B. 对权力的渴望
    • C. 对军旅生活的厌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边塞生活,表达了士人对国家和个人荣誉的追求。两首诗都在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古代士人的豪情壮志,但宋之问的诗更侧重于对军营生活的细腻描绘,而王昌龄则更强调战争的壮烈与悲壮。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秋日早起 水仙花四首 其四 秋雨叹十解 赠都下写真叶德明 和马公弼雪 过平公桥 与伯勤、子文幼楚同登南溪奇观,戏道傍群儿 罗价卿母李氏挽诗 赠相士蓑衣道人杜需二首 其二 午憩东塘近白干江西地尽於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谈大论 犬字旁的字 褒衣危冠 多藏厚亡 四字头的字 木匠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包含卿的成语 屠苏 立字旁的字 百昌 误作非为 爿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神旗 玩兵黩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