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0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04:16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作者: 宋之问 〔唐代〕
候晓逾闽峤,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在破晓之际,我越过闽峤,乘着春风眺望越台。
宿云在苍鹰的边缘消散,残月如蚌中珍珠微微开启。
薜荔摇曳着青翠的气息,桄榔树笼罩着碧绿的苔藓。
桂花的香气弥漫,露水湿润了石面,细泉潺潺响起。
抱着树叶的猿猴啸叫,衔着花朵的翡翠鸟飞来。
南方的景色虽令人愉悦,北方的思念却让我心绪绵长。
鬓发瞬间变白,丹心却已化为灰烬。
何时才能回到故乡的路上,去割取那熟悉的园中菜。
宋之问(公元649年-公元713年),字子京,号青丘,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宋之问在诗歌创作中巧妙运用意象,展现出唐代诗歌的独特韵味。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创作于作者途经始兴江口时,表现了他在春日清晨的旅途中的感受。这首诗描绘了沿途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唐代士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国的忧虑。
这首诗以清晨的旅途为背景,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两句“候晓逾闽峤,乘春望越台”,通过对闽峤和越台的描写,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而“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则用生动的意象表现了晨光初现,象征着新的开始。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气息,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
然而,随着诗歌的展开,诗人的思绪逐渐转向内心的挣扎和对故乡的思念:“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在赞美自然的同时,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浮现无遗,最后几句“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则表达了岁月的无情与心中情感的消逝,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整首诗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慨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逝去岁月的感伤,深具哲理性。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故乡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诗中“残月蚌中开”是用来比喻什么?
诗人在南方的景色中感到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故园莱”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