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3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38:52
题梅花
王绂 〔明代〕
结心已铁石,阳春忽先布。
发此琼瑶英,宁能虑霜露。
澹然绝世纷,幽人雅襟度。
何如洛阳花,池馆资贵富。
姚黄与魏紫,绮丽相誇妒。
春风閟重扃,车马日驰骛。
遂令贫者心,对酒起遐慕。
乃知游冶人,谁复重贞素。
流澌古涧春,残雪空江暮。
清香不自知,岂意人相顾。
我心坚如铁石,春天的到来让梅花早早绽放。
这梅花的美丽,怎会去担忧霜雪的侵袭?
我心境淡泊,超然于世俗纷扰,
与那些洛阳的花朵相比,
只在华贵的池馆中引人注目。
姚黄与魏紫,交相辉映,互相嫉妒。
春风吹来,车马如潮水般忙碌,
使得贫者的心中,借酒发出无限的遐想。
原来那些游乐的人,谁还重视贞洁素雅呢?
流水潺潺,古涧春意正浓,残雪映照江边黄昏。
清香自知,怎料他人竟然相顾?
作者介绍:王绂,明代诗人,以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常以梅花等清雅之物为题,表达独立高洁的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天,王绂借梅花绽放,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与对世俗繁华的不屑,反映出他在明代社会中对高洁品性的追求。
王绂的《题梅花》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中以梅花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繁华的反思与对高洁品性的向往。诗的开头以“结心已铁石”开篇,展现出作者坚定的心志,紧接着赞美梅花的美丽,强调梅花在阳春时节的独特风采,尽管面临霜露的挑战,依然不改其志。接下来的几句,作者将梅花与洛阳的繁华花朵进行对比,指出后者虽然美丽,但在物质的世界中,显得更加浮躁与奢华。通过“姚黄与魏紫”的描写,更加突显了梅花的清雅与纯真。
诗的后半部分,王绂借贫者的心境,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鄙视,认为那些追逐游乐的人已不再重视品德的贞素。最后一句“清香不自知,岂意人相顾”更是将梅花的清香与世人的关注相对立,表现了梅花的高洁与淡泊,既是对自身的感慨,也是对世事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体现了王绂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琼瑶英”)、对比(梅花与洛阳花)等手法,通过意象的交替,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深刻性。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借梅花抒发了对世俗繁华的反思,倡导淡泊名利、追求内心高洁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绂的《题梅花》主要描写了什么?
A. 梅花的美丽
B. 洛阳花的奢华
C. 生活的困窘
D. 春天的到来
诗中“姚黄与魏紫”象征了什么?
A. 清高的品性
B. 世俗的嫉妒与浮华
C. 春天的到来
D. 贫者的向往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追求物质的富贵
B. 反思世俗,倡导内心高洁
C. 描绘自然的美
D. 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描绘梅花,但更多聚焦于梅花在寒冬中傲然绽放的坚韧与气节,相比之下,王绂的《题梅花》则更侧重于梅花与世俗繁华的对比,展现出淡泊名利的哲学思考。两首诗虽同为梅花题材,却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情感与思想。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