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荆溪道中》

时间: 2025-07-27 16:36:14

诗句

如画云岚西复西,梁溪几折入荆溪?

舟师失道隔烟问,山鸟畏人穿竹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6:36:14

原文展示

荆溪道中
厉鹗 〔清代〕
如画云岚西复西,
梁溪几折入荆溪?
舟师失道隔烟问,
山鸟畏人穿竹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如画的景象:西边的云雾缭绕,溪水蜿蜒曲折地流入荆溪。船上的人们迷失了方向,在烟雾中询问路途,而山中的鸟儿由于人类的接近而惊恐地在竹林中鸣叫。

注释

  • 云岚:云雾,形容景色如画。
  • 梁溪:指的是一个水流蜿蜒的地方,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溪流。
  • 隔烟问:在烟雾中询问,形容能见度低。
  • 山鸟:山中的鸟类,通常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
  • 穿竹啼:在竹林中穿行鸣叫,表达鸟儿对环境的敏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厉鹗(约1680-1754),字仁甫,号一庵,清代诗人,主要以写景抒情的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情感的细腻表达。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文人雅士多游山玩水,写下游记诗篇。诗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荆溪道中》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诗作。诗的开头以“如画云岚”描绘了西边的云雾,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接着“梁溪几折入荆溪”一语,不仅传达了景色的曲折变化,也暗含着人生道路的多变和不确定性。

诗中“舟师失道隔烟问”一句,展现了旅途中迷失方向的无奈与焦虑,仿佛在暗示人生道路的艰难与迷茫。而最后一句“山鸟畏人穿竹啼”,则通过鸟儿的惊恐反映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提示人们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应珍惜与保护自然。

整首诗意境深邃,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厉鹗诗作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如画云岚西复西:描绘西边云雾缭绕的美丽景象。
    • 梁溪几折入荆溪:溪水蜿蜒曲折,暗示人生的复杂与变化。
    • 舟师失道隔烟问:旅人迷失方向,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 山鸟畏人穿竹啼:鸟儿因人类的出现而惊惧,反映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雾比作画,生动形象。
    • 拟人:山鸟因人而惊,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云岚”与“竹啼”,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迷茫,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珍视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意象分析

  • 云岚:象征变化无常的自然力量。
  • 梁溪荆溪:象征人生道路的曲折与多样。
  • 舟师:代表了人生旅途中的迷失与无助。
  • 山鸟:象征自然的脆弱与对人类活动的敏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如画云岚”所描绘的景象是: A. 美丽的山川
    B. 云雾缭绕的景象
    C. 宁静的湖泊

  2. “舟师失道隔烟问”中的“舟师”指的是: A. 旅行者
    B. 船上的人
    C. 渔夫

  3. 诗中“山鸟畏人穿竹啼”反映了: A. 自然的美丽
    B. 人类对自然的影响
    C. 动物的习性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境,而厉鹗的《荆溪道中》则通过迷失与惊恐,探讨了人生的复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选读》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瑞鹤仙 瑞鹤仙 上高节度寿 瑞鹤仙 东湖泛舟,取“圆荷浮小叶”分韵得“叶”字,别后感作 瑞鹤仙 春雨 瑞鹤仙 题遐庵梦忆图 瑞鹤仙 其二 嘲博见楼 瑞鹤仙 浣桐归里兼旬复往中江 瑞鹤仙 散步日内瓦公园即景 瑞鹤仙 江城厌旅,再度清明,坐对瓶花,怅然有赋。调夹钟羽一解 瑞鹤仙 壬辰十月朝日感事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穷滞 禁庭 用志不分 包含亟的词语有哪些 反文旁的字 云集景从 羊开头的成语 枉辔学步 潚率 挟人捉将 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母字旁的字 不谋同辞 谷字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丢魂丧胆 寒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