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5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57:19
游文殊院历天都峰逢采药者
作者: 陈于王 〔清代〕
夜宿疑积雨,晓知松风鸣。
日出雾霭消,紫气群峰生。
十月山叶绿,境僻草木荣。
策杖穿萝径,宛转随昏明。
路滑悬溜溜,桥欹崩石横。
苍茫众岫接,络绎飞泉迎。
矫矫霜髯叟,负锸岩边行。
息肩趺盘石,细说农皇经。
谓我有夙缘,相顾若有情。
令我坐其侧,翠筐厓上倾。
双术赤白色,二苓龟蛇形。
柏叶含贞性,蔘花至阳精。
服食屏嗜欲,堪与元化并。
金丹饵轩辕,误人始容成。
言讫超然去,白云空冥冥。
夜晚住宿时以为是积雨,早晨才知道是松风在鸣叫。
日出时雾霭散去,紫气从群峰中升起。
十月的山上叶子依旧是绿色,偏僻的地方草木却生机盎然。
我拄着杖子穿行在藤萝小径,曲折的路途伴随晨昏而行。
路面滑得像悬崖一样,桥面倾斜着崩落的石头横亘其上。
苍茫的众山相连,飞泉奔涌而来。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肩上扛着锹在岩边行走。
他在盘石上休息,细细讲述农皇的经文。
他说我和他有着前世的缘分,我们对视之间似乎有着情感。
他让我坐在他身边,翠绿色的筐子在悬崖上倾斜着。
两种草药呈赤白之色,二苓则像龟蛇的形状。
柏树的叶子蕴含着贞洁的气息,参花则是至阳的精华。
服用这些草药可以抑制欲望,堪比元始天尊的化身。
金丹的药饵是轩辕黄帝的遗物,误人至始始成。
话说完便超然离去,白云在空中飘渺而无踪。
陈于王,清代诗人,生于晚清,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游历天都峰时,借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和哲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文殊院和天都峰游历时的所见所感。在晨雾初散的山间,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松风的鸣响,紫气的升腾,无不勾勒出一个清新脱俗的境界。诗人以“夜宿疑积雨”开篇,设置了一个神秘的氛围,随后通过“日出雾霭消”转入明朗,展现出自然的变幻与美丽。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不仅关注景色变化,也细致入微地记录了与采药者的交流,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诗中提及的草药和金丹,象征着长生与智慧,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推崇。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中获得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诗中提到的“紫气”象征什么?
A. 祥瑞
B. 灾难
C. 寂静
D. 纷争
“矫矫霜髯叟”中“霜髯”指的是什么?
A. 年轻人
B. 老者
C. 壮汉
D. 小孩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陈于王的作品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交流,展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