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3:35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
鳞介无小大,遂性各沉浮。
突兀海底鳌,首冠三神丘。
钩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
或者不量力,谓兹鳌可求。
屃赑牵不动,纶绝沉其钩。
一鳌既顿颔,诸鳌齐掉头。
白涛与黑浪,呼吸绕咽喉。
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
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
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
遂使江汉水,朝宗意亦休。
苍然屏风上,此画良有由。
当海水平静没有风时,波涛轻轻荡漾。
海里的鱼虾无论大小,遵循各自的浮沉规律。
在海底耸立着一种巨大的海鳌,头顶上有三座神丘。
钩子和渔网无法捕捉到它,因为它的出现并非只在一季。
有人不量力,竟然认为可以捕到这样的海鳌。
屃与赑这类神兽也无法牵引,鱼线也无法沉入水中。
一只海鳌抬起头,其他的海鳌也纷纷掉转头去。
白色的浪花与黑色的波浪,气息交缠在喉间。
风喷涌而起,激起巨浪,冲击着阳光下的海面。
鲸鱼和鲵得到了机会,张嘴想要吞下小舟。
万里无鱼,百川多转流,
这使得江河的水流,朝着大海的意图也暂停了。
这幅苍翠的屏风画,确实有其深意。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关注民生著称。他的作品涉及多种题材,包括政治、社会、爱情等。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和己丑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特别是在海洋的浩瀚与神秘中,展现出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索。
白居易的《题海图屏风》以海洋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思考。整首诗通过描绘海水的波涛、鱼虾的浮沉、巨鳌的威严,展现出大海的壮阔与神秘。诗中“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宁静的场景,随后通过“鳞介无小大,遂性各沉浮”引出生命在自然中的自在与无奈。诗人用“钩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强调了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无力,暗示了自然的不可预测与神秘。接着,诗中描绘了鲸鲵的张口欲吞舟,展现了海洋生物的力量与威严,进一步加深了对自然界的敬畏。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海洋的壮丽与神秘,也蕴含了对人类命运的沉思。诗人在最后以“苍然屏风上,此画良有由”收束,既是对画作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带给读者一种哲理性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意境,白居易成功地将自然与人类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对仗(如“白涛与黑浪”)、拟人(自然现象如波涛被赋予生命),以及比喻(将海洋与人生命运相提并论),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海洋的广阔与深邃,抒发了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与生命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海鳌”象征什么?
A. 人类的智慧
B. 自然的力量
C. 生命的脆弱
D. 时间的流逝
“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这句表达了什么?
A. 海洋的宁静
B. 自然的威胁
C. 人类的无知
D. 生命的喜悦
诗中提到的“苍然屏风上”指的是什么?
A. 一幅画
B. 一片海
C. 一座山
D. 一片森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