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如梦令 春晚》

时间: 2025-07-28 15:56:06

诗句

花似离颜红少。

梅学愁心酸早。

生怕子规声,啼绿庭前芳草。

春老。

春老,几树垂杨还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5:56:06

原文展示:

如梦令 春晚
作者: 徐灿 〔清代〕

花似离颜红少。
梅学愁心酸早。
生怕子规声,
啼绿庭前芳草。
春老。春老,
几树垂杨还袅。

白话文翻译:

花儿似乎因离别而显得红色减少;
梅花学着愁苦,心中早已感到酸楚。
生怕听到杜鹃鸟的叫声,
在翠绿的庭院前啼叫着芳草。
春天已经老去,春天已经老去,
几棵垂柳依然摇曳着。

注释:

  • 如梦令: 一种词牌名,常用来表达梦幻、思念的情感。
  • 离颜: 离别的面容,暗指离愁。
  • 梅学: 指梅花,象征着坚韧与孤独。
  • 子规声: 杜鹃鸟的叫声,古人常以此声寓意离别和愁苦。
  • 芳草: 美丽的草木,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春老: 春天渐老,意味着时光流逝。

典故解析:

  • 子规: 在中国文学中,杜鹃常被用来象征思念与离别,古诗中常有“子规”之声与离愁相联系。
  • 梅花: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代表高洁与坚韧,象征着在逆境中依然绽放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灿,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作品多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晚时节,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 春晚》以春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与思考。诗中开篇以“花似离颜红少”引入,暗示着花儿的凋谢与离别的愁苦,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接着提到“梅学愁心酸早”,通过梅花的愁苦传达出一种先知的悲伤,预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随后“生怕子规声”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对杜鹃声的恐惧,这种恐惧不仅是对离别的惧怕,更是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无奈。最后两句“春老。春老,几树垂杨还袅”,将诗情推向高潮,春天的老去让人感到时间的无情,而几棵垂杨依然摇曳,似乎在诉说着某种不舍与留恋。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春天、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花似离颜红少”:花儿因离别而显得颜色淡了,暗示悲伤。
    • “梅学愁心酸早”:梅花在愁苦中早早感受到心酸,代表坚韧与孤独的精神。
    • “生怕子规声”:对杜鹃声的恐惧,寓意离别与愁苦。
    • “啼绿庭前芳草”:杜鹃在庭前啼叫,绿草映衬春天的生机。
    • “春老”:春天已老去,时间的流逝感。
    • “几树垂杨还袅”:几棵垂柳仍在摇曳,留存春天的影子。
  • 修辞手法:

    • 比喻: “花似离颜”,用花比喻离别的心情。
    • 拟人: “梅学愁心”,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
    • 对仗: “春老,春老”形成对比,强调时间的流逝。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对离别和愁苦的感悟。

意象分析:

  • : 代表青春与美好。
  • : 象征坚韧与孤独。
  • 子规: 代表离别与思念。
  • 垂杨: 代表春天的记忆与留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子规声”指代什么?

    • A. 春天的声音
    • B. 离别的声音
    • C. 快乐的声音
    • D. 自然的声音
  2. “春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热爱
    •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C. 对离别的期待
    • D. 对生命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比较徐灿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通过自然描写表达内心情感,但徐灿更侧重于时间的流逝与离愁,而李清照更多展现思念与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选》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汪杏江庶子养疴旋里 澄怀园与汪云壑 青石梁道中 蝶恋花 渔人再觅桃花源不得路忆隐者 次临封八景韵 其八 猿岭飞泉 次临封八景韵 其七 景星夜月 次临封八景韵 其六 南寺钟声 次临封八景韵 其五 西山晴雪 次临封八景韵 其四 濯锦醇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倏而 纂严 菲食薄衣 齲字旁的字 弋字旁的字 包含城的词语有哪些 尽义务 包含短的成语 夺攘 入字旁的字 光阴荏苒,日月如流 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低结尾的成语 理屈事穷 肤理 乐行忧违 米字旁的字 世扰俗乱 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