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端平二年端午帖子词·皇帝阁》

时间: 2025-05-01 16:25:06

诗句

雨足秧分甽,风清麦弄岐。

圣心涵水镜,即是太平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25:06

原文展示:

雨足秧分甽,风清麦弄岐。
圣心涵水镜,即是太平基。

白话文翻译:

雨水滋润了秧苗,风吹得麦田波动如岐。
圣明的君主如同清澈的水镜,正是太平盛世的根基。

注释:

  • 雨足:雨水充足。
  • :指水稻的幼苗。
  • 分甽:分开田间的秧苗。
  • 风清:清爽的风。
  • 麦弄岐:麦田在风中摇曳,形态如岐(指岔路)。
  • 圣心:圣明的心思,形容君主明智。
  • 涵水镜:如同水面般清澈的镜子,比喻君主的德行。
  • 太平基:太平盛世的基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约1099-1165),字子韶,号云峰,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及政治家。他以清新的诗风和高洁的气节而著称,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象,并寄托了对国家政治的思考。

创作背景:

《端平二年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创作于宋朝端平二年(公元一二八五年),正值国家治安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对国家太平盛世的期盼与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巧妙地结合了国家政治的理想,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诗的开头“雨足秧分甽,风清麦弄岐”,用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丰收的希望,雨水的滋润和清风的吹拂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富饶,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圣心涵水镜,即是太平基”的转折,诗人将自然景象与君主的明智治理联系起来,表现了君主的良政如同水镜一般,清澈透明,反映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足秧分甽:雨水充沛,稻田的秧苗分得整齐,表现自然环境的良好。
  2. 风清麦弄岐:清风吹拂,麦田晃动如岔路,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3. 圣心涵水镜:君主明智的心思如同清水的镜子,映照出一切,暗喻君主的德行。
  4. 即是太平基:良好的统治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强调政治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君主的明智比作“水镜”,形象而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字数和意象上均衡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雨”、“风”、“秧”、“麦”营造出自然和谐的图景,反映国家的安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良好的政治治理是国家安定的基础,借助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代表着清新与和谐。
  • :寓意着生机与未来。
  • :象征着富饶与繁荣。
  • 水镜:比喻君主明智的治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雨足”表示什么? A. 雨水过多
    B. 雨水充足
    C. 雨水稀少
    D. 雨水不定

  2. “圣心涵水镜”中的“水镜”比喻什么? A. 国家
    B. 君主的明智
    C. 民众
    D. 自然

  3.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自然景象
    B. 个人情感
    C. 政治治理的重要性
    D. 诗人的生活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国家命运的关系,但更侧重于身世的感慨;而洪咨夔的作品则直接将自然景象与君主的治国理想结合,展现了更为积极的社会愿景。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九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八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六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三 周五声调曲二十五首 角调曲二首 其十二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七 周五声调曲二十五首 变宫调二首 其六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五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麻字旁的字 牛刀割鸡 片字旁的字 痛哭流涕 拓复 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走字旁的字 一世龙门 伏室 宝盖头的字 浮岚 火山汤海 暇结尾的成语 主力舰 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行字旁的字 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病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