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3:22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青壁双尖长剑倚,
博山突兀晴烟紫。
槐里先生醉欲醒,
丫山道人定初起。
摩挲两眼看飞虹,
猛悟此身如此水。
昆仑绝顶有真瀑,
倒泻生肥玉池裹。
淙淙夜半漱白石,
十二琼楼浸清泚。
是中有味人不知,
白练银河较形似。
青翠的山壁上,双尖如剑的峭壁倚立,
博山在晴空中显得格外雄伟。
槐里先生正醉中欲醒,
丫山道人则刚刚起身。
我用手摩挲着眼睛,凝视那飞流的彩虹,
猛然领悟这身躯就如同水流一般。
昆仑山顶上有真正的瀑布,
水流倾泻而下,滋润着玉池。
夜半淙淙的水声洗涤着白石,
十二座琼楼浸泡在清澈的水中。
这里的滋味,常人却不知,
那白色的水流与银河相比,更显相似。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云卿,号止庵,宋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历山水间,受到大自然的启发,表达了对瀑布壮丽景象的感慨,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思索。
洪咨夔的《瀑布》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体悟,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类内心之间的和谐关系。开篇用“青壁双尖长剑倚”描绘出山的雄伟与峻拔,给人以一种震撼的视觉感受。接着引入“槐里先生”和“丫山道人”,不仅增添了人文气息,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诗中“摩挲两眼看飞虹”一语,表现出作者对美的细致观察与领悟,似乎在说,只有通过深刻的思考,才能真正领略到自然之美。尤其是“猛悟此身如此水”,将人的存在与自然的流动性相联系,激发出一种哲学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
在最后,通过对昆仑山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瀑布的壮丽,更升华了意境,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存在关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体现了宋代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瀑布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槐里先生”是指什么?
“青壁双尖长剑倚”中的“长剑”用来形容什么?
诗中提到的“昆仑绝顶”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