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晚眺》

时间: 2025-08-05 16:58:11

诗句

何处蒲牢送夕晖,一声催得老僧归。

随身不必游龙恃,薄暮犹多野马飞。

枯树含生仍寂寂,墟烟将散故依依。

风光毕竟江南好,二月春深试袷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16:58:11

晚眺

原文展示:

何处蒲牢送夕晖,一声催得老僧归。
随身不必游龙恃,薄暮犹多野马飞。
枯树含生仍寂寂,墟烟将散故依依。
风光毕竟江南好,二月春深试袷衣。

白话文翻译:

哪里是蒲牢送来的夕阳呢?一声催促让老僧归去。
身边不必倚仗游龙,薄暮时分依然有野马在飞奔。
枯树虽有生机却依旧寂静,村庄的炊烟渐渐散去让我感到依依不舍。
风光毕竟还是江南的好,二月春深时我试穿袷衣。

注释:

  • 蒲牢: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常用作钟的音响,寓意悠远的夕阳。
  • 老僧:指年老的僧人,象征着归隐与宁静。
  • 游龙:形容身姿轻盈的龙,寓意自由自在。
  • 薄暮:傍晚时分,天色渐暗。
  • 袷衣:一种春秋季节穿的衣服,代表着温暖的春天。

典故解析:

蒲牢送晖、游龙等意象,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而江南的风光则是许多诗人向往的理想之地,常常被用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凤纪,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正值作者归隐之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归隐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晚眺》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刘凤纪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通过“蒲牢送夕晖”引入,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随即“老僧归”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接下来的“随身不必游龙恃,薄暮犹多野马飞”则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由的向往,尽管身处于归隐的状态,但内心依然渴望与自然的融合。后面的“枯树含生仍寂寂,墟烟将散故依依”则表现出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尤其是对故乡的留恋之情。最后“风光毕竟江南好,二月春深试袷衣”表明了对江南美丽风光的向往,传递出春天的温暖与生机。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处蒲牢送夕晖:问夕阳从何处来,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2. 一声催得老僧归:一声催促让老僧回归,显示对时间和归隐的反思。
  3. 随身不必游龙恃:不必依赖游龙,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
  4. 薄暮犹多野马飞:即使在薄暮时分,依然有自由的生灵,象征生命的活力。
  5. 枯树含生仍寂寂:枯树中蕴含生机,反映出生命的复杂性。
  6. 墟烟将散故依依:村庄的烟雾渐渐消散,让人感到留恋。
  7. 风光毕竟江南好:强调江南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的向往。
  8. 二月春深试袷衣:春季试穿袷衣,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蒲牢与夕阳相联系,增添了诗的意境。
  • 拟人:将枯树和村烟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用词上讲究对仗,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黄昏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传递出一种哲理而又温暖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牢:象征悠远的时间与归隐生活。
  • 老僧:代表宁静与智慧。
  • 野马:象征自由与活力。
  • 枯树: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 墟烟:故乡的温暖与依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蒲牢”象征什么? A. 时间流逝
    B. 自由
    C. 归隐生活
    D. 友情

  2. 诗中提到的“老僧”代表了什么?
    A. 年轻
    B. 寂静与智慧
    C. 欢乐
    D. 争斗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春晓》 孟浩然

诗词对比: 《晚眺》与王之涣的《登高》都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但《晚眺》更侧重于内心的感悟与哲理,而《登高》则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壮志,二者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名句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目痛一月未愈自和前九首 禽言九首·郭公 溪庵放言十首 书事三绝 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 风雪二首 饯乡守宋监丞二首 辛亥各口占十绝 书第二考 首春九日寿溪三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马字旁的字 扃关 鬯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香消玉碎 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熙阜 帝阙 一寒如此 赠予 诞幻不经 包含叩的成语 死心眼 弓字旁的字 非我族类 涯灌 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