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5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55:30
视物眼深。说禅口快。一点不著虚空,万化谁分器界。应众缘而閒六根,入诸尘而住三昧。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这首诗的意思是:观察事物的眼光要深刻,讲解禅理的口才要流畅。若能一心不着于虚空,那么万物之间又如何能分彼此的界限呢?应当随万缘而静心六根,虽处于世俗尘劳中,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其小的事物没有内在的局限,其大的事物也没有外在的阻碍。
作者介绍:释正觉,宋代高僧,以禅宗思想著称,推崇直观和内心的觉悟。他的诗作常常融汇禅理与日常生活的感悟,具有较强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禅宗思想盛行的时期,许多诗人和思想家开始探索内心的世界,试图通过诗歌表达他们对禅理的理解与体验。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示了禅宗的深邃哲思,表现了诗人对世界本质的独特理解。开篇的“视物眼深”便强调了观察事物的重要性,暗示着深刻的内心修为是领悟真理的前提。而“说禅口快”则表现出禅理的简洁与流畅,表明真正的智慧是直指人心的。
接下来的“一点不著虚空,万化谁分器界”更是核心所在,诗人指出,不拘泥于虚空的执念,才能真正理解万物之间的关系,揭示出一种超越表象的深刻理解。诗中的“应众缘而閒六根,入诸尘而住三昧”则进一步强调了在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专注是多么重要。
整首诗不仅具有哲理上的深度,也在情感上展现出一种宁静的力量。它鼓励人们在纷扰的尘世中寻找内心的安宁,深入思考生命的本质。通过诗人的表达,读者不仅能感受到禅宗的智慧,还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达到一种心灵的升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禅理,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深刻的观察,呼唤人们在复杂的生活中,保持一份清明与专注,去领悟生命的真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六根”指的是哪六个感官?
A. 眼、耳、鼻、舌、身、意
B. 眼、耳、手、脚、心、意
C. 眼、耳、鼻、舌、手、心
D. 眼、耳、手、心、意、身
填空题:诗中提到“应众缘而__六根”,请填入合适的词语。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强调在世俗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