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3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37:13
池上夜境
白居易 〔唐代〕
晴空星月落池塘,
澄鲜净绿表里光。
露簟清莹迎夜滑,
风襟潇洒先秋凉。
无人惊处野禽下,
新睡觉时幽草香。
但问尘埃能去否,
濯缨何必向沧浪。
在晴朗的天空下,星星和月亮倒映在池塘里,水面清澈,绿意盎然,光影交错。露水覆盖的竹席在夜晚显得滑腻,微风习习,带来初秋的凉意。没有人打扰,野禽在安静的地方栖息,刚刚醒来的时候,幽幽的草香扑鼻而来。只是想问,尘埃能否去除,洗涤衣物何必去湍急的沧浪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濯缨何必向沧浪”中的“沧浪”出自《离骚》,意在表达人生的困扰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表达诗人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著称,关注民生,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池上夜境》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诗人在繁忙的政治生活后,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池上夜境》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安宁的追求。开篇用“晴空星月落池塘”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清澈明亮的意境,星空与水面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接下来,诗人通过“露簟清莹迎夜滑”描写夜晚的清新凉爽,竹席上露水的滑腻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亲和。
在这种宁静中,野禽在无人打扰的环境中栖息,诗人用“新睡觉时幽草香”表达了对自然宁静的沉醉。最后两句“但问尘埃能去否,濯缨何必向沧浪”则引发了对世俗烦恼的思考,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纷扰,提出了内心的追求:不必为了洗净烦恼而奔波于遥远的地方。
整首诗以自然的意象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白居易温和而深邃的情怀,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悟,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洗涤和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夜晚的宁静与自然的美,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安宁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烦恼的思考,体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露簟”指的是什么?
A. 竹席
B. 草席
C. 布帛
“但问尘埃能去否”中的“尘埃”比喻什么?
A. 自然
B. 烦恼
C. 财富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哪种情感的追求?
A. 爱情
B. 内心的宁静
C. 事业成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有助于更深入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的背景与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