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2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3:14
惊凫
作者: 梅尧臣
惊凫虽避人,终恋旧所泊。
尽背船头去,却从船尾落。
须知取势高,不是初飞错。
这只惊慌的野鸭虽然躲避着人,但最终还是依恋着它曾经停留的地方。它尽量向船头飞去,却又从船尾落下。要知道,飞得高并不是因为它一开始就飞错了方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飞”与“落”的对比隐喻了人生的努力与挫折,体现了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迷茫与坚持。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止庵,宋代著名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社会生活,且常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梅尧臣的《惊凫》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使得诗人对此有深刻的感触。整首诗反映了对人生追求的思考,以及在遭遇挫折时的无奈。
《惊凫》通过描绘一只野鸭的飞行与落下,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的挣扎与对旧时光的依恋。诗中,野鸭虽有意避开人类的干扰,但最终仍忍不住怀念曾经的栖息地。这种情感的矛盾正体现了人们在面对变迁时的无奈与思考。
诗的开头用“惊凫”勾勒出一种紧张的氛围,随后却转向旧所的温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情感的深度,也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最后一句“须知取势高,不是初飞错”,则是对人生航向的一种哲学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需意识到方向与目标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让人深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挣扎与思考,提醒人们在高飞的同时,不忘根本,保持对自我方向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惊凫”指的是什么?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尽背船头去,却从船尾落”这句中的“船头”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