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7:17
中秋不见月答永叔
作者: 梅尧臣
天嫌物兼美,而使密云藏。
已向石屏见,何须照席光。
这首诗的意思是:天帝觉得世间的事物都那么美好,于是让浓密的云层将明月遮蔽。既然我已经在石屏上看见了月亮的影子,又何必再用明亮的光辉来照亮这张席子呢?
“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与思念。古代文人常常在中秋赏月,抒发感慨。梅尧臣在这首诗中用来表达对美好自然的感受以及对团圆的渴望。石屏可能与诗人的居所或某个特定的地方有关,强调对月亮的思念。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云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古诗,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乡村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中秋时节,诗人因天阴而无法赏月,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思考,抒发了情感的细腻与深邃。
梅尧臣在《中秋不见月答永叔》中以简练的笔触,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中秋节的思考。诗的开头“天嫌物兼美”,透出一种哲理的思考,似乎在说,既然世间的事物如此美好,天帝为何还要让云层遮住明月?这种思考引发了对存在意义的探讨,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感叹。接着诗人提到“已向石屏见”,这不仅是对月光的期待,更象征着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虽然月亮被云遮蔽,但心中对美的感知并未减少。全文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的境界,诗人以淡淡的笔触,将浓厚的思绪化为一幅自然之美的画卷,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体现了一种超然的情感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密云藏”指的是什么?
A. 明月被云层遮住
B. 云层很薄
C. 天空晴朗
D. 星星闪烁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月亮的失望
B. 对自然美的赞美
C. 对人生的无奈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梅尧臣的《中秋不见月答永叔》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与情感,但梅尧臣更侧重于自然的哲理与内心的感悟,而苏轼则通过豪放的情感展现了对人间离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