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0:07
瑞鹧鸪
作者: 汪东 〔清代〕
白鸥飞处海波明。
楼高遥指两三程。
无限风涛,化作轻烟散,
伫向沧洲眺晚晴。
千秋人物从君数,
镫前煮酒閒评。
却笑广武,登临何用,
兴长叹,逐功名。
未必英雄是步兵。
在白鸥飞翔的地方,海面波光粼粼。
高楼遥指着两三里的远方。
无尽的风浪,化作轻烟散去,
我伫立在沧洲上,眺望晚晴的景色。
千秋的英雄人物,你从中数过多少?
在灯下煮酒闲聊,谈论着往事。
我不禁笑了,广武登高有什么用呢?
长叹一声,追逐功名利禄。
未必英雄都只是步兵出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风格多变,擅长借景抒情,常在作品中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海景的描绘,表达对功名与人生的思考,反映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人生价值的追问。
《瑞鹧鸪》以海为背景,通过白鸥和高楼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深远的画面。诗人以“白鸥飞处海波明”开篇,直入主题,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接着诗人将视线扩展至远方,表现出对未来的憧憬与思考。无尽的风涛化作轻烟,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及“千秋人物”,不仅是在回顾历史,更是在质疑那些追求功名的人。通过“却笑广武”的调侃,诗人揭示了登高的无用,暗示真正的英雄不必都是名士,反而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的批判,既有对美好自然的欣赏,又有对功名的反思,展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功名利禄的反思,强调真正的英雄并不一定是名士,更多的是那些默默奉献、坚持理想的人。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鸥”象征什么?
诗人对“广武”的态度是?
“千秋人物”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