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5:56
自昔高科取俊英,
布衣徒步到公卿。
庙堂今日求材切,
正待诸君策治平。
自古以来,高科考试总是选拔出杰出的人才,
普通百姓也能通过努力,走到公卿的地位。
如今庙堂之上急需人才,
正等待你们来施展才华,治理国家,安定民生。
张翥,元代诗人,字子翥,号寒江,出生于元代,生活于当时的政治和文化转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常以政治、人生为题材,关注社会现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追求。
这首诗作于元代,正值科举考试盛行的时代,作者借此诗表达对于人才的渴求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反映了社会对优秀人才的期待。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国家治理的关切。首句“自昔高科取俊英”开篇引入,点明了科举考试的历史意义,强调了考试选拔人才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布衣徒步到公卿”则展示了通过个人努力,普通人也能跃升为高官的可能性,传递出一种希望和激励的情感。
诗的后两句“庙堂今日求材切,正待诸君策治平”则将视角转向当下,表现出庙堂之上急需人才的紧迫感,体现了国家治理的艰巨与责任,呼唤优秀人才的到来。整首诗结构紧凑,层层递进,既有历史的回顾,也有现实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与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整首诗强调了科举制度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国家治理的关切,反映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高科”指的是什么?
A) 高级科举考试
B) 高科技
C) 高级课程
D) 高级职业
“布衣”一词在诗中指代的是?
A) 贵族
B) 普通百姓
C) 士人
D) 商人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内容?
A) 爱情
B) 国家治理与人才
C) 自然风光
D) 个人抱负
张翥的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有相似之处,都是在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待。杜甫的诗更多地渗透了个人的悲愤与孤独,而张翥的作品则强调了集体的责任与希望,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