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廉子祐归省金陵且就秋试作三绝句赠别 其三》

时间: 2025-08-03 04:25:32

诗句

自昔高科取俊英,布衣徒步到公卿。

庙堂今日求材切,正待诸君策治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04:25:32

原文展示:

自昔高科取俊英,
布衣徒步到公卿。
庙堂今日求材切,
正待诸君策治平。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高科考试总是选拔出杰出的人才,
普通百姓也能通过努力,走到公卿的地位。
如今庙堂之上急需人才,
正等待你们来施展才华,治理国家,安定民生。

注释:

  • 高科:指的是高级科举考试。
  • 俊英:优秀的人才。
  • 布衣:指普通百姓,未曾显赫的人。
  • 公卿:古代对显官的称呼,指高官。
  • 庙堂:指朝廷或政权。
  • 求材:需要人才。
  • 策治平:治理国家,安定民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字子翥,号寒江,出生于元代,生活于当时的政治和文化转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常以政治、人生为题材,关注社会现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代,正值科举考试盛行的时代,作者借此诗表达对于人才的渴求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反映了社会对优秀人才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国家治理的关切。首句“自昔高科取俊英”开篇引入,点明了科举考试的历史意义,强调了考试选拔人才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布衣徒步到公卿”则展示了通过个人努力,普通人也能跃升为高官的可能性,传递出一种希望和激励的情感。

诗的后两句“庙堂今日求材切,正待诸君策治平”则将视角转向当下,表现出庙堂之上急需人才的紧迫感,体现了国家治理的艰巨与责任,呼唤优秀人才的到来。整首诗结构紧凑,层层递进,既有历史的回顾,也有现实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与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第一句:“自昔高科取俊英”,通过“高科”引入科举制度,强调历史的延续性。
  • 第二句:“布衣徒步到公卿”,用“布衣”与“公卿”的对比,凸显了通过努力实现阶层跃升的可能性。
  • 第三句:“庙堂今日求材切”,体现了对当前政治局势的关注,突显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 第四句:“正待诸君策治平”,用“策治平”暗示治理国家的责任,呼吁优秀人才参与治理。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高科取俊英”和“布衣徒步到公卿”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前后两句中“求材切”和“策治平”的排比,强调了作者的期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科举制度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国家治理的关切,反映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高科:象征着知识与权力的晋升之路。
  • 布衣:代表着普通百姓的努力与奋斗。
  • 庙堂:象征着权力与政治的中心。
  • :隐喻人才的稀缺与急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科”指的是什么? A) 高级科举考试
    B) 高科技
    C) 高级课程
    D) 高级职业

  2. “布衣”一词在诗中指代的是?
    A) 贵族
    B) 普通百姓
    C) 士人
    D) 商人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内容?
    A) 爱情
    B) 国家治理与人才
    C) 自然风光
    D) 个人抱负

答案:

  1. A) 高级科举考试
  2. B) 普通百姓
  3. B) 国家治理与人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张翥的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有相似之处,都是在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待。杜甫的诗更多地渗透了个人的悲愤与孤独,而张翥的作品则强调了集体的责任与希望,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

相关查询

调笑令 调笑令 凉夜 观小妓娟娟舞剑作 得剑村寄怀诗次韵答之 寄内 关山道中 江州晚眺 九日同郑二逸人董七侍读林一秀才雨中宴集朱聘君碧潭轩以微雨潭上来分得微字 重送许子之巴西 除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迷头认影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卤字旁的字 茗苆 克字旁的字 罪恶深重 悬格 提土旁的字 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彐字旁的字 咽泣 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 通情达理 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蹈越 采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