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2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3:05
腊尽雪初晴,春回促漏声。
孤灯亲远客,一岁只残更。
律候青阳转,年随白发生。
迎新应待旦,端佩谒承明。
腊月已尽,雪后的天空初现晴朗,春天的气息带来了滴水声。孤灯下,亲友远道而来,转眼间,一年又只剩下最后的更替。时节的轮转,青阳已然到来,岁月也随着白发的增多而流逝。迎接新的一年,应该在拂晓时分,佩戴着礼仪,去拜访明亮的天庭。
“承明”指的是道教信仰中的明亮、光明,常与祝福、祈愿相联系。诗中提到的“端佩谒承明”,意味着在新年到来之际,恭敬地向神明或先祖致敬。
高柄,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其作品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风格多样,情感真挚。
此诗作于除夕之际,正值辞旧迎新之时,表达了对过去一年的感慨与对新年的期待。诗人在这个特定时刻,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寄托了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除夕的自然景象和人类情感,展现了辞旧迎新的主题。开篇“腊尽雪初晴,春回促漏声”,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描绘了一个春意盎然的场景。接着,诗人引入“孤灯亲远客”的意象,表现出对亲友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随后,诗句“律候青阳转,年随白发生”则以时光流逝为主题,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感慨。最后两句“迎新应待旦,端佩谒承明”则是对新年的期待与祝愿,传达出一种仪式感和对未来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情之温,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以除夕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过去一年的感慨和对新年的期待。诗中蕴含了对亲情的思念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希望的相互交织。
诗中“腊尽雪初晴”意指:
A. 春天来临
B. 冬天结束
C. 雪开始融化
D. 以上皆是
“孤灯亲远客”中的“孤灯”象征:
A. 明亮
B. 温暖
C. 孤独
D. 亲情
诗中提到的“迎新应待旦”表现了: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亲情的渴望
D. 对生活的无奈
王维《终南山》: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淡雅;而高柄的《除夕》则通过节日情感表达对亲情和时间流逝的感慨,深入人心。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