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2:44
初夏登楼有怀
作者: 德龄 〔清代〕
雪尽河湟水漫流,
绿杨枝外有高楼。
欲为登眺消长昼,
却对云山动旅愁。
通德门依天北极,
护羌人在海西头。
一家兄弟三年别,
偏倚长风忆少游。
雪融化后,河湟的水流淌得很快,
绿杨树的枝条外面矗立着高楼。
我想登高眺望,以消磨漫长的白昼,
却不由自主地对着云山生出旅途的愁绪。
通德门靠近北极的天空,
护羌人在海的西边守望。
一家兄弟三年未见,
我偏靠在长风之中,怀念起少时的游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德龄,清代诗人,生于19世纪,因其才华横溢而被誉为“才子”。她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初夏,正值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兄弟的关切之时。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故而写下这首充满乡愁的诗。
《初夏登楼有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思绪的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渴望。开篇以“雪尽河湟水漫流”引入,展现了春夏交替的自然美景,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期待。然而,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却逐渐被旅途的愁绪所困扰,体现了人在外漂泊时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诗中“欲为登眺消长昼,却对云山动旅愁”一句,表明了诗人想通过登高望远来消除内心的烦恼,但最终却因对故乡的思念而感到忧愁,展现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性。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兄弟三年未见的叙述,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思乡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人团聚的渴望与期盼。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不仅展示了初夏的生机,也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异地他乡时的孤独与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又深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亲人的关怀,体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感与对归属感的渴望,传达出浓厚的乡愁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通德门”指的是:
A. 一座山
B. 一条河
C. 一座城门
诗人通过高楼来消磨什么?
A. 夜晚
B. 白昼
C. 春天
诗中提到的“护羌人”主要指的是:
A. 诗人
B. 兄弟
C. 边疆的守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