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7:45
千里诗来字字香,
品题著意到孤芳。
以千林表丈人行,
洗万古凡儿女妆。
自是精神凌雪月,
不妨风骨饱冰霜。
捻髭聊以酬清思,
病笔欹斜愧小王。
这首诗从远方而来,每一个字都散发着芬芳,品味题材的深意,仿佛到了那孤傲的梅花。用千林来比拟君子的行踪,洗净历代凡人儿女的装扮。我的精神仿佛凌驾于雪月之上,何妨拥有那风骨,饱经风霜?我捻着胡须,聊以抒发清雅的思绪,而那病态的笔迹也因倾斜而愧疚于小王。
李曾伯,宋代诗人,字仲明,号岚山,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受王维、李白影响,擅长山水、咏怀类诗,常表现高洁的情操和对自然的热爱。李曾伯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高洁品德和精神境界的时期。诗人通过梅花的意象,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
这首《又和梅韵》通过梅花这一意象,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与追求,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诗的开头“千里诗来字字香”,便以诗歌的优雅和深远启开全篇,传达出诗词的美好和芬芳。接着,诗人以“品题著意到孤芳”,引入梅花,象征着孤高的品格,强调了梅花在冬雪中傲然绽放的精神。
后面几句则通过“以千林表丈人行”,进一步深化了对君子风采的描绘,表现出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而“洗万古凡儿女妆”,则是对历史上那些追求浮华、庸俗的人的批判,表达了对真实、自我的渴望。诗的最后两句,诗人以“捻髭聊以酬清思”抒发自己的思绪,虽有“病笔欹斜”,但并不妨碍他对理想和高洁精神的追求。
整首诗以梅花为主线,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对社会风尚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超然的心境,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高洁的品德与精神境界,诗人通过梅花的意象,表达出对真实自我的渴望与对社会浮华的批判,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诗中提到的“孤芳”是指什么?
“千里诗来字字香”中的“香”代表什么?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高洁品德的赞美?
对比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追求高洁品德的情怀,但李白更为豪放,李曾伯则显得更加内敛与细腻。李白的诗情更具流动性,而李曾伯则强调了静谧与思考的深度。